第三章 逃亡(第2/3页)



  “都一天了,你也饿了吧?我给你带了点吃的。”那罗边说边将碗端到了他的面前。

  少年往碗里瞥了一眼,声音听起来也恢复了点元气,“你们平时吃得都是这些吗?”

  那罗摇了摇头,“像我们这样住在这个角落里的平民,就连吃面饼也是很奢侈的。在我们楼兰,麦子是相当珍贵的食物,所以用麦子做成的食物,并不是经常可以吃到的。不过像鲜鱼什么的因为数量多,所以就比较常见了。”

  少年似乎有些惊讶,于是没再说什么接过了那块面饼吃了起来。

  那罗坐在对面看着他,也没出声打扰。房间里暂时陷入了一片安静之中,唯一能听见的只有少年轻轻咀嚼食物的声音。见他差不多已经吃完了这些食物,那罗忍不住问了一句,“对了,那支射中你的箭好像是匈奴人的,他们为什么要杀你呢?”

  听到匈奴人这几个字,少年的身体忽然变得僵硬起来,尽管已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眼中的一丝悲愤还是泄露出了他真正的感受。他连喝了几口水,借此平缓了一下心情,缓缓开口道,“在下是大汉北地郡义渠人,自小就跟随叔父学习西域各地文化。这次叔父作为使者出使月氏国,特地带上了我,期盼我在旅途中有所收获,没想到经过此处时遇上了匈奴骑兵,”说到这里时,他停顿了一下,“整个使者团几乎都被杀,我……可能是唯一的幸存者。要不是叔父舍命相救,恐怕我也在劫难逃。”

  那罗心里一惊,忽然回想起了之前邻居所说的话——那么说来,这少年就是来自那支被劫杀的汉使队伍了?

  怎么会这么巧!

  怪不得她觉着对方的容貌打扮都有所不同,原来他是位汉家少年。

  少年看了看她,神色缓和了一些,“这次多得你的相救,大恩不言谢。日后倘若有机会,定当报答你的救命之恩。请问能告知在下你的名字吗?”

  “我叫那罗,从小就在这里长大。你呢?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似乎是犹豫了一下才低声道,“在下姓傅,单名一个昭字。我自幼丧父,幸得叔父收留在府上,才避免了我们母子的颠沛流离之苦。”

  听他这么一说,那罗不由又抬眼打量了他几番。尽管这位少年说自己身世坎坷,自小就被亲戚收养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奇怪的就是,他即使在此刻的落魄中却也丝毫不失汉家公子的贵气。

  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优雅,而绝非小门小户中能够培养出来的贵气。

  “傅昭?”她目光澄静地直视着他的眼睛,“好,我记住你的名字了。”

  傅昭垂下了眼睑,像是有意无意避过了她的目光,“我也记住你的名字了。那罗。”

  那罗微微抿了抿嘴角,“那么,为了你的母亲,你也要赶快好起来。这里我怕你是不能待得太久,万一被别人发现的话你就没活路了。”

  傅昭了然地点了点头,“只要伤势略有好转,在下就会立刻离开这里。”他扶住了自己的伤口,似是泛起了一丝苦笑,“但现在……”

  “现在你这样离开当然是送死了。”那罗立即摇头,对他的回答予以否决,“我今天打听过了,过两天会有一支汉人的商队从月氏国经由我们楼兰回长安,据说这支商队的老板和楼兰王颇有些交情,所以来去经商都相当顺利。我寻思着就请他们将你带回长安。这样的话,一路上你也能有个照应。”

  傅昭的眼中明显表露出了颇为惊讶的神色,脱口道,“那罗,你真的是只有七岁吗?你的爹娘有没有说过你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比起他那个同样只有七岁的堂妹,这个女孩的心思细密程度着实令他感到吃惊。

  那罗的睫毛轻轻往上一扬,掀起了一丝明媚的流光,“你怎么会知道?我以前是听爹对娘说我比其他的孩子想得多想得细。”

  傅昭似乎还想说什么,但一不小心扯动了伤口,面色微微一变就没有再出声。

  “这两天你暂时还是先待在这里,叔叔今早去了匈奴,婶婶应该也没这么快发现你。一有消息的话我就想办法让你离开。”那罗说完就拿着空碗走了出去。

  今晚的月光格外清亮,将世间万物映照得如同浸润在一片银白色的湖水之中。从远处吹来的一阵热风拂散了这片如水月光,恍然间,似有千万片碎裂的光华散落在了幽幽暗夜里。

  那罗经过叔叔房间的时候,忽然看到婶婶笑着对她招了招手,示意她赶紧过去。尽管对婶婶罕见的“友善”态度表示出了怀疑,但她只稍稍迟疑了一下还是走进了对方的房间。房间里除了婶婶外,还有一个年纪大约在四十岁左右的女子。女子的衣着普通,面相五官也没有特别之处,但一双太过锐利精明的眼睛却是与她的整个打扮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