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走上正轨(第2/2页)

这倒是乐坏了李大壮夫妇俩,陈立夏晾菜的筐子都是从他们家买的。李嫂子嘴甜,故意说他们是沾了赵国年的光,说的立夏又是羞赧又是甜蜜。

只是说笑过后,她总觉得更想他了。半个多月了,这男人一点音信都没有。难道是省城里有美女,给拽住了?

她酸溜溜地想着,等他回来了,非好好地质问一番不可!

不过生活繁忙,留给她想念的时间着实不多。第一批干菜晾晒完成,一共有将近两百斤。因着青每种蔬菜最后出的干菜重量不一样,卖的价格也各不相同。依着当地的物价水准,陈立夏定价最贵的榆蘑三块五一斤,最便宜的萝卜缨两毛八一斤。

她又做了两百斤的拌菜,一起驮到县城卖,一天下来就收入一百四十块钱,扣除青菜、调料和人工的成本,净赚了一百块钱。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是真理,虽说现在生活条件落后,但你衣裳可以穿得旧一点,可饭总不能不吃吧?

凡是跟吃挂钩的,大到榨油厂、肉联厂、屠宰场、国营饭店,小到市场的小摊小贩、立夏这样的个体户,收益都十分可观。

从开始做生意到现在,陈立夏几乎没有一天睡觉超过六个小时。虽说她如今年轻,可是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劳累,渐渐地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她再想赚钱,也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不能逼着自己每天早起贪黑的干,只能转变策略。

上午跑各个村子收菜,然后下午和立春李芬一起做干菜,隔一天再到县城卖。一次带一大缸拌菜,一大筐干菜,几乎每次卖菜的收入都超过了一百块。

又是半个月过去,她手里已经攒了一千五百块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