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第2/3页)

舍友看见纪忆走进来,手里还拎着刚才吃饭时,季成阳特地给她打包做宵夜的小点心,自然问她:“刚从家回来啊?”纪忆含糊应了声,把装点心的几个盒子分给两个人吃。

就在吃了没几口后,另外一个也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纪忆,刚才回来的时候,我碰到赵老师,她说明天报道后让你去办公室找她,”说完还猜测地问她,“是工作的事儿吧?”

她奇怪:“我工作早就找好了啊,都快签正式合同了。”

“肯定比你现在那个更好啊,”舍友继续说,“一般咱们学校出来的研究生,怎么也要去外交部啊,银行啊,你找得有点偏,怎么就去做记者了。”

怎么忽然想去做记者了?

这个问题,第二天赵老师见到她,也同样问了出来。谈话的内容,果不其然就是和工作有关:“我看了外交部的公务员考试成绩单,英语笔试线过了三百多个人,我记得他们今年计划招82个,四比一的比例,你觉得面试把握大不大?”

她愣了愣:“我马上要和报社签正式合同了,应该不去面试了。”

当初考国家公务员,也是为了多做个准备,毕竟那时候工作的事还没正式敲定,同班同学大多都参加了公务员考试,都是抱着这种想法。

她很清楚有些工作需要一些背景。

学校里本来就有很多学生,父母就是外交官。不管从背景,还是家庭教育、成绩,都远比她来得更显眼。

老师又说了两句,大意是如今这个年代,还是国家公务员的工作比较适合女孩子,更何况,外交学院的学生比别的学校率取几率大很多。

老师格外热情,甚至已经谈到了学院推荐。

“而且你很多师兄师姐,或者本科的学生,不少都在那里,工作起来环境肯定也更好,”老师笑,“媒体嘛,还是人大啊、中传什么的比较多,各个学校的就业领域不同嘛。好好考虑一下,我听说你家人也很支持你去外交部。”

这是她离开前,老师说的最后一段话。

这段话,在她脑中始终挥之不去。

下午,她和季暖暖约了时间见面。过年那几天她一直在安徽,而等她终于回来,暖暖却回了四川,两个人时间错开来这么久,终于在元宵节之后能有了交集。

她本来想和暖暖约在校外的某个商业中心见面,可暖暖却坚持来找她。

等季暖暖的车停在了宿舍楼下,先是眼泪汪汪地扑过来给了她一个长达半分钟后的拥抱,随后就低头,用手比了比她的高度,破涕而笑:“你怎么还这么矮,下次见你不穿高跟鞋了,我忽然就感受到呵护一个人的感觉。我穿鞋一米八,你……”暖暖看了看她的运动鞋,“一米六有吗?”

纪忆眼圈刚才被她的拥抱逼红,马上就推开她,也被气得笑了:“干什么一见面就嫌弃我矮,我又不嫁你。”

“你不嫁我,可你可能还会嫁我家的人啊,”季暖暖乌溜溜的大眼睛,舍不得离开她,就这么盯着她感叹,“可怜我家人这么好的基因了。”

她知道暖暖暗指的是什么,避开她的话,问她想去哪里。

“先把东西都搬上去再说,”季暖暖打开后备箱,“和你说,为了不让别人打扰我们,我才没让别人送我来,所以咱俩没人彻底帮忙了,做苦力吧。”

后备箱被塞得满满当当。

从饮料到水果,甚至还有礼盒装的营养品。

纪忆被眼前所看到的震撼到了:“……拿这么多东西啊,吃不完都坏了。”

“不多啊,反正你们宿舍那么多人呢,当人情给人分也好啊。”季暖暖说着,就把姜黄色的呢子大衣脱下来,挽起袖子,开始催促她搬起来。

两个人就为了这一后备箱的食物,上上下下折腾了五六趟,幸好宿舍里还有两个人,在暖暖热情的招呼下,都跑下来帮忙,才算彻底搬完。等季暖暖回到车里,坐上驾驶座,连抬手臂都没什么力气了:“失算了,小西西……我们去近点的地方坐会儿吧。我让人来帮我开车,载我回去……”

纪忆应了声,没有异议。

“要不,我们轮流开也行。”

“啊?我不会开车啊。”

“怎么还没学?”季暖暖奇怪看她,“多方便。”

“学车很贵,我实习的钱一直攒着,等工作了要付房租,” 她低头系好安全带,“有闲钱的时候再学吧。”暖暖没有什么回声,就这么瞅着她,伸手帮她理了理有些乱的刘海,像是小时候一样的动作:“头发被吹乱了,都不好看了。”

季暖暖太了解她,有两个问题,从不会主动追问:

一个是关于她和家里人的事,另外一个就是她和季成阳的近况。

两个人整个下午,话题更多的是关于季暖暖,甚至还提到了赵小颖。前者的学业、感情都在纪忆的意料之内,而后者,却出乎了她的意料。赵小颖在南京毕业后回了北京,找不到什么理想的工作,竟然忽然做了决定,闷头在家自学德语,从来没什么主见的姑娘这次下了狠心,学了一年半后,成功申请去德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