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伽罗 上(第6/8页)

独孤信是个身材高大、面庞白皙俊秀的鲜卑武将,虽然已年近半百,但他还保留着从年轻时起就讲究衣着的习惯,加之多年戎马生涯,身不离鞍,现在仍宽肩细腰,两臂健壮,若不是头盔下露出的花白鬓发,他看起来不过三十岁光景。

独孤信举槊示意回礼,可府兵们却没有沉寂下来,独孤部的两名大将军杨忠和高宾竟当众下马,跪在路边哽咽道:“大司马多多保重,属下恭迎大司马重掌将印,重回军中!”

独孤部的府兵们举矛欢呼,庆贺声震耳欲聋:“恭迎大司马重回军中!”

不但独孤部,赵贵手下的乙弗部也有半数军士举矛欢呼,跟着“大野部”、“侯莫陈部”等四部也都欢呼起来,六部兵的庆贺声久久不能停息。

已经立马在阅武高台上的宇文泰,脸色一下子变了。

当年独孤信手下的秦州兵十几万,荆州旧部四五万,几乎拥兵二十多万,他忌惮独孤信势力太大,这才听了苏绰的话,将朝廷军制改革成府兵制,把独孤信的二十多万大军分成六营,分归六位柱国大将军率领,当时独孤信并无异议。

可今天听了这阵响彻云霄的欢呼声,宇文泰才知道,就算他将独孤信的手下全都分派到别人部下,这些荆州军、秦州兵,也只肯为独孤信一个人效命。

而自己别无他法,除了与独孤信结盟兄弟之外,还要再加上姻亲和各种拉拢,才能得独孤信为自己尽忠。

昨天他派宇文护第三次上独孤府为自己的长子宇文毓提亲,独孤信推却不过,才勉强答应将长女独孤丽华嫁给宇文毓。

皇上元宝炬,这十几年来在长安城里仰宇文泰鼻息,才能安然度日,而宇文泰觉得,自己十几年来,也要看着独孤信的脸色,才能坐稳关中大执政的宝座。

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天下主呢?

见七位柱国大将军已经雁翼般散开在自己的两侧,宇文泰平定了心情,朗声道:“天助大魏,篡国逆贼高欢去年在玉璧城下战败身亡,如今贼子高澄意在窃国,我与诸位老兄弟不能眼见魏鼎被易、山河改色,高澄众叛亲离、境内战事连连,侯景据河南十三州叛乱,此天亡高家逆贼!愿诸将士为国用命,西出并州,翦除河洛贼寇,南渡长江,饮马石头城下,一统神州,建不世之功业!”

六部兵马齐呼:“大冢宰威武!”

宇文泰顿了一顿,又道:“今闻侯景作乱南梁,我欲乘间平定益州、襄阳,明日一早,便由大司马独孤信带兵出征益州,再拓我大魏疆土!”

六部兵马的欢呼声更响亮了:“大司马威武!”

宇文泰的脸色有些发青,他强自镇定,笑道:“功成之日,我当与各位老兄弟共掌天下,治国安邦!如违此誓,有如此雁!”

宇文泰说到这里,心中如沸,意气风发,见头顶有雁群飞过,从宇文护手中接过青铜雕花长弓,双手一开,硬弓被他绷成满月形状,宇文泰大步流星,引弓射雁,果然头雁被射中翅尖,悲唳两声,又带箭高飞。

宇文泰见自己竟未射落大雁,雁群又要飞远,不由得叹息一声,却见独孤信从他身后疾步而来,接过宇文泰手中青铜弓,双手开弓,极力引弦发箭,长箭流星般往云上疾飞而去,箭到处,不但头雁被射落,还连着旁边一只幼雁也被羽箭穿过,落在地下。

杨忠拍马过去,拣起落在地下的双雁,只见雕翎箭上串着一大一小两只灰雁,竟是传说中的“一箭双雕”,他双手托雁,在六部军马前跑马展示一圈,再快步登上阅武台,跪献于宇文泰面前。

宇文泰甚是震惊,大笑道:“独孤将军勇武不减当年,一箭双雕,好兆头!这是我们大魏将来要平定洛阳、建康两地的吉兆啊!大司马果然神射!”

他话声未落,阅武台下,“大司马神射!”、“大司马威武!”的欢呼已经此起彼伏,亢奋异常。

听在宇文泰耳中,一声声,一句句,都是那么刺耳。

天乎,天乎!既已生得宇文泰如此雄武英明,凭一杆长刀夺得关陇诸州,领袖群雄,为什么非要在他身边再配上独孤信这样一颗光辉夺目的明珠,时时刻刻衬得他黯淡无光、自惭形秽?

虽说这年头正如南朝名将周文育所说,读书无用,取富贵但凭手中大槊耳,崔夫人却不这么想,她生了七个女儿,还督促她们个个要读书明理、勤学上进。

崔夫人的嫁妆就是十架海内孤本,这些年来,经她搜罗整理,又重新在府中藏书百架,经史子集类的重要典籍,她给每个女儿都购置一套,命她们自幼诵读,连才四岁的七女儿独孤伽罗也不例外。

秋日的下午,崔夫人检查过女儿们的功课,侍女将高宾夫人带到她的厅中,高宾夫人饮了一口侍女端来的茶,笑道:“夫人,听说丽华已经受过宇文府的聘礼,腊月里就要出嫁了?我特地来瞅瞅,嫁妆备好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