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第2/5页)

这场年度汇报的结果是注定的。

跟官府搭上关系的事,是等闲没有回头路的。再来,王姝此时已经差不多等于将王家暗中隐瞒的良种公之于众,王家人自然也知其严重性。便是有那私心里觉得可惜不能拿这个来谋利的,一想家主生的孩子乃是血统纯正的皇家人,便又觉得可以接受了。

既然皇长子殿下已经给王家留足了退路和体面,他们再拿乔便是不知好歹。

既然此事没有争议,接下来就是如何配合的问题。

配合不难,只要目标一致,严格纪律,基本不会出太大的纰漏。

除此之外,部分掌柜对良种如何培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们以往只知王家的粮食是从粮庄运来的,并不知道里头其他的秘密。如今知道了,一些懂种田的掌柜便忍不住问了。这试验田是必须在凉州府才行,还是别处也能种。

“自然是别处也能种。”王姝正色道,“事实上,论起实验条件和种植条件,江南才是最好的。只不过因为我人在凉州,本家在凉州,这才将试验田设置在凉州府。”

江南气候适宜,降水充足。基本能够做到一年两熟。

掌柜们一听这个道理,细想想,确实论粮食产量,江南是最好的:“主子为何不去江南?”

刚说完,意识到这话不对。主家在凉州,王府在凉州,王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抛开一切去江南。

王姝倒是没觉得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对:“你们提议的我也在考虑。以后若是机会合适,或者能培养出合适的接班人,确实可以考虑在江南设置试验区。”

在江南设置试验区,实验的可操作空间就大大的增加了。但考虑种植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同时,也得考虑个人安全问题。王姝如今也有了自己是个‘财富’的浅薄认知。毕竟这个时代懂得杂交水稻知识的人就只有她一个。若是她有个三长两短,是真的后继无人。

说到接班人,王姝其实一直在考虑收学生这件事。但是培育一个能接班的学生太需要时间和精力,她或许有做实验的耐心,却不一定有从零基础指教学生的耐心。

一件苦差事若是能坚持下来,也算是功一件在千秋的大好事。问题在于开头很难。

此事且不提,这次的年度汇报主旨是商定王家以后的目标和方向。既然配合推广良种不变,那么其他的生意自然就绕着这个方向走。

农庄的种植任务没有变。以往种植的粮食供给各地王家粮铺,如今种植出来的良种会首先供给农科属。剩余的良种再划分处两部分来,一部分留存以备不时之需,一部分则继续供给王家粮铺。王家镖局常年跑商的经营范围内,增加一条护送良种的任务。

这个任务并不算重,毕竟春耕只在春季三月之前那一阵子。过了这一阵子,镖局该做什么依旧做什么。

受到较大影响的是粮铺的生意。以前王家售卖的粮食种类见多。带壳儿的,不带壳儿的都有,分别有不同的价位。但为了能扩大良种的适用范围,也为了杜绝王姝辛辛苦苦改良的种子成为拉大社会贫富差距的利器,影响市场平衡。往后王家粮铺一律只对外出售舀过的米和面。

推广良种的最主要群体是贫下中农,这也是王姝的私心。为了防止良种被封建统治阶级垄断,王姝势必要将售卖在外的稻米的芽胚打碎。

只要胚体被损坏,即便从别的渠道购买到了良种,回去也是发不了芽的。

多增加了一道工序,也让粮铺售卖的粮食品种少了许多。这些都需要粮铺的掌柜严格的把控。无论是米,还是麦,正在农科属推广的良种类别种,断掉一切可能被钻空子的机会。

“这般定会影响粮铺的生意……”舀好的米和没舀的稻,是两种价格。

“已经有了弥补。”王姝于是将萧衍行让利之事告知。

粮铺的掌柜们闻言,沉默了下来。

“……既然家主已经有了决议,我等自然听从吩咐。”掌柜们异口同声给了肯定的答复,后面操作的事情就简单了。

……

这次汇报三天才将所有事情料理妥当。之后,陆陆续续地离开。

他们人一走,凉州的大雪就降下来。

寒风一吹,大雪封路,天儿就彻底冷了下来。窗外狂风呼啸,王姝却没有休息的时间。

自从她冒出了收徒这个念头,一些事就需要慢慢的准备。她确实读了不少年的书,也做了不少年的研究。但王姝在教书育人上天赋不算高,尤其是教导零基础的学生。

农科看似是一门学科,但需要的基础太多了。除了基本的生物学理论,基因学理论,遗传学理论,还有基本的抽象思维,化学,数学和统计学的概念。甚至需要掌握必要的地理天文知识。这些东西,她没有办法从头给人垒地基。那么她收徒的门槛就势必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