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求援(第3/3页)

但是现在如果是越国以鄙远的话,虽然说运输消耗会大上很多,但是倘若采用海运的话,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好处,最重要的是在别的国家打仗,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土地被战乱荼毒,这也是一个天大的好处。

总之,一切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方别告别李松,然后就踏上了慢慢的回国路,从高丽前往大周,倒是有海路和陆路两个路线,因为如果走陆路的话,差不多要绕很大一个圈,而海路则可以一路直达平津港,进而直抵燕京,将求援信正面交到礼部的手里面,就算是一切大功告成。

不过海上又有漂没的风险,这种漂没真的就是一种玄学,为什么大周早年最终放弃了海运,而选择漕运向燕京等北方城市补给粮食,就是因为海运的漂没是一个巨大的坑,负责运输的官员只要大笔一划,就可以轻松地将一艘艘的物资中饱私囊,毕竟只要报一个漂没,没有人能向大海去讨要这些物资的。

所以说原本李松的这五路求援使,都是走陆路的。

而方别却在离开平壤之后,坐上了一艘渔船。

这艘渔船也是早就安置好的,有最好的水手和最快的船。

他们并不为了捕鱼,而是一路带着方别向着西方航行,只用了三天的功夫,便在风向的帮助下,横渡海湾,最终来到了平津港中。

看着平津港那些熟悉的建筑,方别不仅有些感慨万分。

是的,兜兜转转,最终还是重新回到了这个国度,不过这次回来之后,可能一切都将是物是人非了。

随即少年告别了渔船,独自向着燕京城继续赶路。

几年前,他与何萍一辆马车在风雪中离开了这片是非之地,直抵洛城在那里开了霄魂客栈。

而现在,他独自一人归来,只带着一封能够决定一国命运的书信。

少年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走进了这燕京城之中。

礼部衙门之外,便有隆隆的鼓声响了起来。

“这里不是告状的地方,你鸣冤找错了地方。”

“我找的就是这里。”少年抬起头,笑了笑。

“我从高丽国而来,我手中,有高丽国王李松的求救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