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秋雨(第2/3页)

崔骞眯起眼睛盯着他,以一个臣子的目光来说,过于无礼了。但是在这样无礼的审视之下,秦诺依然平淡冷静。

他正在分辨自己话语的真伪。

秦诺声音放软:“于公,如今朝中人心未稳,边境还有外敌虎视眈眈,朕也不希望再出任何波澜了。于私,你是朕的表哥,父皇在天之灵,也不愿意你我兄弟再起纷争。况且你自幼与幼绢情同兄妹,朕也不希望让幼绢伤心。”

他言语诚挚,并无一丝作伪,这本就是他的真心话。他对崔骞是有杀意,但现在不是动手的时机。他曾经想过将崔骞以谋害太后的罪名,明正典刑,反正对付这家伙,过河拆桥他毫无心理压力。但是反复思量,最终还是放弃了。

诛杀太后,已经是迫不得已之举,大大有违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念和礼教意识,但还可以用别的方法遮掩过去,如果连崔骞都一并处置了。理智的,明白自己是除恶务尽,胆小的,必定要忧虑自己要大肆刑狱了。

而且崔骞身上还有一重政治意义。他在南陈杀戮众多,自己若在此时处置他,难保不会让人想歪。

自己的南陈血脉,终究束手束脚。

反而如果对这个太后死党,杀戮南陈众多世家的人轻轻放过,更能昭明自己的立场。也能尽快让众臣心安。

身为君王,不可能随便以自己的好恶来任意行事。如今的朝堂,确实经不起任何波澜了。

崔卿终于低下头,单膝跪倒在地:“臣多谢皇上宽宏。”

秦诺心下稍安,上前亲手将他扶了起来,笑道:“马上就是早朝了,一起过去吧。”

议政殿里,众多朝臣早早到了。有消息灵通的,如范文晟等人,神色复杂难辨,偷偷瞟向御座,却又很快挪开了视线。

每个人几乎都焦躁不安着,等待着悬在头顶上的宝剑落下,却又强自装出冷静的模样。平日里这个等待御驾的时间,很多朝臣都会三两个凑在一起,议论着接下来要谈的政事,但是今天早朝的议政殿,却安静地出奇。

直到兵部尚书霍东来跟大将军裴翎联袂而来。

听说两人甚至是同车前来的,朝中众臣纷纷变了脸色。

右丞相古洪春面如土色,颤抖不已,他是霍太后的亲信。很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而范文晟则隐约松了一口气。

在众人形形色色的表情当中,骤然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圣驾到!”

殿内刹那间人人肃然,目光瞥向入口处,几乎翘首以盼。

连霍东来都忍不住动容,唯有裴翎表情冷静自持。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自然云淡风轻。

终于,年轻的皇帝在宫人簇拥下,快步走过掀起的珠帘,进了大殿之内。

平西营统领崔骞跟在他身边,在众人意味深长的目光洗礼中进了议政殿。

视线扫过大殿,秦诺微笑着招呼道:“诸位大人,久见了。”

明明只是隔了一天的时间,却说什么久见了……

没有任何人对这个别有深意的招呼露出异样,群臣纷纷如往常般跪倒在地,齐声呼道。

“臣恭请圣安!”

秦诺在御座上坐好,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秦诺施施然开了口:“昨晚入夜时候,太后突然发了急病,行宫中的医官都束手无策,朕不得已,只好陪着太后连夜返回宫中。”

“皇上一片纯孝之心,天日可鉴。”范文晟立刻顺着话题恭维道。

“听说昨天晚上,宫人传讯的时候,仿佛有些失误,将太后病重说成了朕病重,唉……”

范文晟跪地道:“只怕是消息从避暑行宫传递,路途遥远,有些疏漏,臣等本就诧异,皇上向来身体康健,怎么可能急促病倒呢。”

“朕倒是宁愿自己病着,也希望太后安康啊。”秦诺叹了一口气。觉得自己脸皮厚度大有增加。

“皇上万万不可,皇上身系社稷安危,太后若知晓皇上如此话语,必会生气。”工部尚书季康乐躬身道。

秦诺顿了顿,继续说道:“朕只希望太后身体康健,别无他求,只可恨,昨晚返回到了城门处,竟然被五城兵马司的人拦了下来。”

“冒犯了朕,不过是小事,耽搁了太后的病情,才是一等一的大事,也不知这范曾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是故意为之。”

殿内都是人精,瞬间醒悟了皇帝对这件事的处置态度。

不少人偷偷松了一口气。

皇帝果然宽厚仁和,不少中立的朝臣都在担忧,年轻气盛的皇帝咽不下这口气。毕竟如今是战时,不好再掀起逆王叛乱那样大规模的刑狱了。

最终,一场内乱,被秦诺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霍太后在祭祀先帝的时候,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倒,回京途中却被五城兵马司的范曾刻意关闭城门,拖延时间。甚至当时的范曾还想派人攻击御驾,试图趁着城内百官和守军都不注意的时候,将两位贵人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