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第2/3页)



"铁面,你除了这个明珠,又有何证据指明一定是我掳走她?"北靖王尖锐地反问,也隐藏着冷笑,"办案要讲究证据!何况我为当今三皇子,也不容你搜府,你还是别白费劲了!"

铁面神捕如岩石一般冷静的脸终于变了,一丝不易觉察的抽搐掠过嘴角,他仍镇定地问:"那你是不惜为了一个女盗,与我翻脸成仇了?"

"铁面,你听我说,"北靖王的声音突然柔和了起来,回身拍了一下他的肩,"其实,你对雪衣女的案子何必这么认真呢?——你此次进京只是为了收捕天枫十一杀手,案子已结,又何必旁生枝节?"

铁面神捕的目光闪了一下,也许久没说话。

灯光明灭地映着他的脸。其实这位神话般的人物也很年轻,竟也只在二十六左右。灯光下,他的侧面有一种震撼人心的魅力,脸部利落的线条非常英俊。

过了很久,才听到他几不可闻地叹息了一声。"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他声音又恢复了以往一贯的冷漠无情:"北靖王,我知道你所谋者大,所以你不必为区区一个女盗,坏了十多年的大计——要知道,此时我若给大理寺奏你一本,让皇上心里对你有了疑虑,你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又是一阵沉默。北靖王不再说话,脸上突阴突暗,变幻不定。显然,铁面神捕这句话打中了他的要害。

"很好。多谢神捕的提醒,在下会考虑的。"北靖王突地官腔十足,压低了声音,"只是,你先要问问,大理寺肯不肯替你把那本弹劾我的奏折、递到皇上面前?"

皇子在冷笑,眼神锐利,那彬彬有礼的声音里已没有了方才对待友人的诚挚。

铁面神捕目光一阵波动。他明白,自己其实已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

目送铁面神捕走后,北靖王又在灯下独自站了很久,一向睿智沉静的眼中竟充满了迷惘烦乱。他叹了口气,推开了东厢的门。

美仑美奂的房内烛光如昼,但是,烛下已经没有了那一个人。

"小丁!"他蓦然明白了,立刻急唤。

那个青衣的少年从门外走了进来,不等他问话,已经坦然地回答:"是的,厉姑娘已经走了,小王爷。"

面对着主上的暴怒,他的语气却是平静:"这事做下属的本不当过问,可为了三皇子的大计着想,小丁只能私下劝说厉姑娘离开京师,走得越远越好。幸亏她也是个有心气的女子,二话不多就答应了。"

青衣少年的眼里掠过一丝光——

"王爷,你不能为了一个女子冒那么大的险。"

午夜的京城漆黑如墨,厉思寒此时已在城郊外纵马疾奔,深秋的冷风刀子一样地吹在她脸上,几乎把她冻僵。

她嘴角却浮起了一丝笑意,带着傲然和绝决。

"高公子,你放心。我厉思寒从不做别人的累赘,如果我留下有碍王爷的大事,我立刻离开,而且天明之时一定会在三百里之外。"

"甚好——厉姑娘如此识大体,令兄的事王爷一定尽力帮忙。"

厉思寒微微摇了摇头,在那个青衣的小丁前来游说时,她是那样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了下来——一半是江湖习气使然,另一半却也本自对那神秘的"猪一只"的关心。毕竟,他是除了十一位义兄外,唯一爱护她、照顾她的人了。

想到这儿,她不由微微地笑了,一股暖意油然而生。一边想着,骏马一刻也未停地在狂奔,将她带离京城——要知道以铁面神捕之精明,她已离京之事必瞒不了多久,所以万全之策是尽快地溜之大吉。

第二天破晓,热热闹闹的京师仍同以往一样开始了新的一天。

一个月后的泉州府。

"小寒姑娘,你托我卖的珠冠已经卖出去了,得了二十两银子,姑娘收好了。"一个老妪拄着木杖,来到一间破旧的木舍前,把二锭银子放在桌上。

桌边坐的一个白衣女子转过头来,盈盈一笑,站起身来:"余妈妈,多谢您了。"

"京师有什么消息么?"她急切地问。

余妈妈叹了口气:"我家小子刚刚从京里贩布回来,听他说当今皇上病重,朝政一直没人管,太子和三皇子为即位正斗得不可开交呢!——你的十一位兄弟的案子,好象也没人提起,因为一直没什么开堂审理的消息。"

厉思寒长长舒了口气,感激的热泪涌上了眼眶,她知道北靖王兑现了他的诺言,正在极力为这件案子奔走,将其拖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