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高阳郡王(第3/5页)

阿蛮也摸着了梁玉的门,虽然梁家有着一毛不拨死抠钱的名声,梁玉真不是这样的。史志远刮地皮的手段高明,吃相未免不大好看。阿蛮这才请示梁玉要不要搞个改革。

梁玉道:“那就叫他们写招贴,再招一个编书的,另外招几个杂役呗。以后书场收了,人也留下来吧。”她还是有点置产业的计划的,跟纪申说完要做好事,她也确实想了。在京里置点田地庄园,有了产业,拿出一部分固定的就用来做个善事什么的。这样细水长流,总比有一搭没一搭的想起来就往里填点钱要好。

再有,寺院、道观也兼做一些慈善场所,比如施个粥之类的。梁玉还想做得好一点,看到纪申那里收敛无人认领的尸骸认真,她也想再分一部分收入去干这个事。无尘观以后她不做道士了,也可以养着,道士可以做法事超度一类,让这些横死之人的丧礼像那么一回事。

有这么个打算,人手就得从现在开始准备,如果一件好事,因为办事的人不用心或者有坏心将事给办砸了,梁玉不能保证自己会不会再抡菜刀。

【阿弥陀佛,不能动恶念。】梁玉默念了一声,开始忏悔。

阿蛮也有自己的盘算,看梁玉章法越来越完备,她自觉也不能总把自己定位成个小丫环。吕娘子是亦师亦友,自己挂名是无尘炼师的弟子,那也不能没个心气儿,她就打算自己一定要能做一个好管家。

当即说道:“那我跟安儿商议一下,她会算。还有三娘,我与安儿管了旁的事儿,怕伺候三娘不周到,要不要给三娘再安排个人过来?”

梁玉道:“你找好了人,带来我看看。”

阿蛮清清脆脆地答应了。

梁玉回到后宅,将计划列了出来,对吕娘子道:“咱们也不能就等着小先生喂食儿,还得自己刨!我想好了,读书跟做好事也不相悖,一边读一边做呗。”将自己那个以产业养慈善的想法给提出来了。

吕娘子赞道:“不错,这样才能长久。凡办得长的,都是这么干的。”

“已经有人这么干啦?”梁玉很诧异,她还以为自己是头一个这么想的呢。

吕娘子咳嗽两声:“嗳,有些大家族呢,就专门拿出祭田来,周济着穷困的族人。城里做善事的人也是这样,公同凑点薄田,雇上几个寡妇,收几个弃婴就这么养着,吃不饱也饿不死。”

“我们村里也就是一家死了人,大家你出几十文,我出几百钱,凑个棺材之类的。县城倒是县令会做些善事,这等私人做的,大多是怜贫惜弱,遇到了赏身寿衣、赏副寿材,”梁玉感叹,“还是见识得少了啊。”

吕娘子安慰道:“现在不是知道了么?就算不知道,你也想出来了。”

“我能想出来,但是不该得意。”梁玉反省了一下,继而拿出纸笔来,与吕娘子写写画画,勾勒出个计划来。先是买地,京城地价也贵,想买合适的就急不得,梁玉算了一下自己的财产,能置一个大些的,或者两、三个小点的庄园了。还得在京里有一两处宅子安置人,或者在城外就能置得更大一点。

“就照这个数买吧,”吕娘子拍板,“也不能为了做善人把自己给饿着了。你得留一份,预备着有急用。你自己的那点田不要拿出来,那是梁媪的心意。你还有这个道观,每日盈余也不少,先拿这个,秋天囤些米,冬天施粥、春夏赠药。每日从那功德箱里定个数,这样日日都有进项,免得一次出一大笔钱,又手忙脚乱。你的钱也不要一次都花完,万一有急用呢?”

“我明白的。快有收成的时候,不是急得上吊谁也不卖地。总得慢慢地等,”梁玉现在是不急了,“每天就拿功德箱里的拿出来吧。唉,说完了书,就把这道场给开了吧。能再编故事呢就编,不编了,就算命打卦卖书。”

吕娘子笑道:“好。”

梁玉道:“我又想起来了,做这些事都要人手,可先拣贫苦的人家雇,给他们一个进项,好过白舍二两米。我虽要做好人,却不想养懒汉,谁想认真过日子我就帮谁。”

吕娘子一合掌:“善哉。”

她两个脚踏实地办这些个事倒是周到细致,规划完了之后都觉得自己离“好人”又近了一步。吕娘子道:“明天就托相熟的牙行去留意。”

两人计议已定,第二天吕娘子就出门去找牙行。梁玉这里往外帖出招帖,先招杂役若干,男女不限,主要负责就是书场的洒扫,每天管两顿饭,工钱开的是市价。

当天就有人揭了招帖,阿蛮与安儿粗粗一看,竟是女多男少,想想无尘观是个什么地方,两人一合计,留下了几个大婶儿。越是出力的活,价钱反而越低,精细些的活计给钱才多。如果这一个杂役有一家子要养的话,这一吊钱是不够养活所有人的,一家子都得有点事做,才不至于总是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