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三农专家·劫(第3/4页)

分田减税的仁政,反而引发了粮食投机的浪潮,造成了商品粮供应的困难。

“可我们是领风者啊。”慎犹豫着说:“艾欧尼亚农民好不容易才翻了身,他们想吃饱吃好,又过上更好的生活,又有什么错呢?”

“唉……”劫叹了口气:“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出入的。”

“现实里的问题十分复杂,不是每次都能找到皆大欢喜的解决办法。”

就像现在:艾欧尼亚的农民们的生活水平上来了,但艾欧尼亚的对外出口却随之锐减。

而艾欧尼亚自己挣不到足够的钱……那祖安老大哥就算血条再厚,再怎么像亲兄弟一样无私支援,单靠他们的转移支付,也不可能让一个体量如此庞大的落后农业国发展起来。

“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艾欧尼亚如果不从农业上提取到足够的剩余,就无法快速实现籽苯的原始积累,就不能尽早地发展工业,进入现代化。”

“我们当然可以‘无为而治’,让大家现在就喝酒吃肉,过上田园牧歌的小农生活。”

“但如果不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让人们一直在乡下种地,那随着时间推移,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

“艾欧尼亚农民的生活水平,只会变得越来越差。”

“要不了两代人,所谓的田园牧歌,就会变成无法解决的系统性贫困。”

为了避免这个绝望的结局,农业的集体化就势在必行。

对单个小农的行政成本太高。领风者不可能挨家挨户地上门拜访,劝说小农们尽可能地减少囤粮、出售余粮。

但是,如果千百家小农被整合成了一家大型集体企业……

那领风者只需要派人向企业管理者送上一份“打击粮食投机”的官方文件,就能轻轻松松地刺激企业出售囤积余粮,平抑粮价,解决市场性的粮荒。

艾欧尼亚的粮食出口才能上来,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本去投入现代化建设。

“原来如此……”慎心情复杂地点了点头。

但他想了想,又说:“不过,我们也没必要做得太急吧?”

和李维的前世不同,这个世界的领风者可谓是天下无敌。

艾欧尼亚有迦娜女神罩着,又不是不马上发展工业、增强综合国力,就会被群狼环伺的国际社会围猎绞杀。

对艾欧尼亚人来说,海对面非但不是敌人,反而是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前往定居的兄弟之邦。

这就让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随之大大降低。

“劫,你之前不是也说了,协会已经改变了工作路线,只打算在艾欧尼亚建设‘均衡优先的有限现代化’么?”

既然艾欧尼亚未来的定位,都已经是没多少工业的旅游圣地+世界粮仓了。

那不就没必要建设那么多工厂,不需要急着从农业上提取剩余,增加出口创收了吗?

“你说的对。”劫这回倒是点头认可了慎的质疑。

因为看到了粮食市场的乱象,领风者内部一直有人发出农村全面集体化的声音。

但领风者高层出于和慎同样的考虑,最终也只是决定让艾欧尼亚略微地加快步伐,把现代化的路程走得温和一些。

“所以我们现在才只搞了一批农村集体企业试点,只在艾欧尼亚的部分地区推行农村集体企业,没急着将这种模式全面推广。”

“而且,就算最后试点成功了,我们也没打算用直接的行政手段来推行此法。”

这个试点,不光是试给领风者看的,也是试给广大的艾欧尼亚人看的。

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农村集体企业,在有信仰加持的领风者们的有效管理之下,其生产效率肯定是比松散的小农高的。

再加上艾欧尼亚宽松的国际环境,有限的现代化需求,让艾欧尼亚需要从农业上提取的剩余、给农村施加的负担,也变得没有那么想象中那么夸张。

产量高了,要拿走的也没那么多。

所以农村集体企业就算配合政策出售余粮,其村社成员的生活水平,也未必会比单干的艾欧尼亚小农差上多少。

“我们希望将这批试点企业打造成农业集体化的成功典型,让那些艾欧尼亚农民看到农村集体企业的好处,摆脱独立单干的小农思想。”

“再出台一些政策,给愿意成立集体企业的村子加以定向补贴……”

愿意合伙干,那就能以补贴价买到祖安的化肥农药农机。

而合伙就意味着资本的集中。大家的劳动成果都集中到了一起,自然也就有钱购买那些对个体来说十分昂贵的农业机械了。

久而久之,等合伙干的都开上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了,单干的小农们还在拿锄头刨地、赶老牛拉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