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内瑟斯的纠结(第3/5页)

“您知道吗?”

“双城工业革命的引领者,近代科学文明的奠基者,如今我们领风者科学装备部的总工程师,黑默丁格教授——”

“他就是一个约德尔人。”

黑默丁格在双城呆了300年。人类目前蓬勃发展的科学文明,几乎就是他一手浇灌出来的花朵。可以说,他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额……”内瑟斯不免有些窘迫。

他没想到自己提出的观点,在论据上就是站不住脚的。

他印象里的约德尔人,还是一帮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谁能想到,这群在乌托邦里养废了的“小可爱”里,竟然还可以诞生这样的伟人。

“这或许只是极端个例。”内瑟斯想了想说。

而他也的确没说错。约德尔人大多数都是提莫这样的“街溜子”,像黑默丁格这种醉心于某一领域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确实很少。

“不,巨人先生,您不能拿班德尔城的情况,直接套到人类身上。”

“约德尔人大都无心科学,无心进步。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精神领域,他们拥有理论上近乎无限的物质资源。”

“而人类的大同社会,永远不可能是这样。所以我们知道,我们只能不断进步,才能让自己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可怎样进步?”内瑟斯回到了一开始的问题:“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耽于享乐的,而追求进步又是一件反人性的、痛苦的事。”

说着,内瑟斯又看向希维尔。

让她稍微学点东西,她就跟杀猪一样闹腾。

要是大同社会来了,那她还不得彻底躺平成废物了?

“不,您错了。”塔莉垭据理力争道:“您这是又陷入了人性论的桎梏。”

“可有些事情是不会变的。”内瑟斯却说:“就像手被刺伤就会痛一样——学习对大多数人类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痛苦。”

“这种痛苦直到大同社会,恐怕也不会得到改变。”

内瑟斯还是认为,人类骨子里就热爱享受。大同社会将带来全人类的“脑死亡”,这会是人类文明的落幕。

“可是,巨人先生。”塔莉垭想了想,回答道:“您别忘了,大同社会还有一个特征是:”

“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我们将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只为实现人生的意义而劳动。”

“也就是说……”内瑟斯质疑:“你们还是在期盼,人类可以克服本能,然后无条件地热爱上学习和劳动?”

为爱发电?这听上去就不靠谱。

“为什么不行呢?”塔莉垭说:“黑默丁格研究科学,是为了报酬吗?巨人先生您热爱知识,是为了利益吗?”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热爱着的,并愿意为之奋斗下去的事业——”

“包括希维尔小姐。”

塔莉垭仿佛猜到了内瑟斯会继续拿希维尔这个“庸人”来举例,来论证他和黑默丁格只是不可复制的个例。

所以她抢先拿希维尔举例道:“希维尔小姐虽然不爱看书,对音乐、美术也不甚感兴趣。”

“可她却十分热爱运动。扔回旋镖就是她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

虽然希维尔称之为练习战斗技艺,但熟悉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她就是喜欢玩这个轮子。

“我想,如果是在不用为生计发愁的大同社会,希维尔小姐一定会成为一个职业的运动员。”

“至于其他人——”

“其实大多数人不是没有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是生活死死地限制住了他们,让他们连自己到底热爱什么,都没有机会去了解、发掘。”

塔莉垭一连说了许多,才说:

“巨人先生,您不能因为见到了那些被生活磨去棱角的人类,就认为他们天生麻木。”

“这就像是在问灾民为什么不喝肉粥一样。是不合理的。”

“这……”内瑟斯若有所思地低下头。

这时候,塔莉垭又说起了李维没有写在书里,但在领风者中广为流传的那套“需求理论”:

“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大同社会只能给人托底,给人类满足前两种,至多前四种需求。

而当人类吃喝不愁,又完全不需要为生计考虑,有了爱人朋友,获得了平等和尊重之后……

人类就会本能地追求更高的需求——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在大同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和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去做一项工作,不再是因为这项工作有多体面、有多挣钱,而是因为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我喜欢,我愿意。”

“这就是我们领风者所说的,各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