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4/4页)

她此番回来,并不打算回楚家,更不想见自己的父亲。

等她打点了店铺的事情,再偷偷约母亲出来见一面,商量一下以后的章程再说。

下了船后,她便带着丫鬟,给同窗们买好吃的钱婆猪肉饼、破麻酥、还有张九家的烧素鹅,油爆虾、桂花糯米蒸糕等等。

这些特色小吃,足足装了六个五层的大食盒子。

当地的官员早就接了信儿,一早命人在江口景致最好的映月荷花湖畔撑起了凉棚,铺了香席,设了香炉。

大家可以围坐赏着荷花湖景,顺便品尝特色美食。

这水乡的小吃,带着江南特有的温润雅致,每个摆碟都精致考究。

众位夫人小姐都是生活在北地,就算偶尔吃过这些菜式,也绝没有利用当地独有食材工艺做出的考究味道。

一时间,众人吃得是赞不绝口。就连那个信誓旦旦说不吃路边摊的宜秀郡主,也忍不住偷偷拿起筷子品尝了两口。

这一吃之后,便有些停不住嘴。

结果楚琳琅故意抬眼看她的时候,她正在一口接一口地吃烧素鹅。

吃得正起劲儿时,宜秀郡主才发现楚娘子带着笑,意味深长地看着她。

小姑娘顿时有些脸儿紧,为了掩饰只能赶快咽下,结果咽得太急,还噎着了,伸着脖子直翻白眼,急得旁边的丫鬟连忙给她拍打后背。

楚琳琅不动声色地调转目光,心内默默一笑——甭管多金贵的身份,这个年岁的小姑娘,哪有不贪吃的?

早早立誓说不吃,真是白白的嘴硬!

她作为地主,款待了诸位同窗一顿美食之后,剩下的游玩事宜都有当地的县丞安排。

她只管先带着丫鬟去自己的铺上去看看。

车夫隋七,还有小厮王五是跟在廖夫子那一船同来的。

就在楚琳琅陪着贵女们吃着地方小吃的时候,七爷已经领着王五,在当地的马行雇好了马车,然后默默等在路边了。

有这等心细而又经验丰富的老人跟着,真的很轻省,不必吩咐,人家都已经默默做好了。

等马车入了城,楚琳琅看着周围熟悉的街市,心中颇有些感触。

她当初嫁给周随安后,就是在江口这个镇子度过了初为人之妇的头两年。

此处的每一块青石板都让人那么的熟悉。

那时候,周家一贫如洗,她虽有薄田几亩,可收不到租子时,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

每到临近傍晚时分,她就要在这条街市上来回地走,看看能不能捡些便宜回家。

等鱼摊,肉摊快要收摊的时候,她才冲过去,以便宜的价格买些剩下的小鱼回去做鱼肉糜,再花几文钱买些剃干净肉的骨头回去煲汤,给正在苦读的夫君补充营养。

那便宜小鱼的鱼刺特别的多,想要挑一碗鱼肉,很花功夫累眼睛的,有时候摊贩甚至会将这些不值钱的鱼白送给她。

因为总是贪占这等小便宜,她也没少被人嘲笑,明明是江口富庶盐商楚家的女儿,非要嫁给个穷光蛋,连买鱼添菜都跟乞丐一般。

那时候,她笑而不言,任着人奚落,可心里暗暗发誓,自己迟早有一日要离开这个地方,就算再回来时,也要诰命加身,衣锦还乡。

可没想到,她走的时候还算风光,可如今顶着下堂妇的名头,回来一趟,还得偷偷摸摸地瞒着父兄,更不敢让乡里看见她,免得去父亲那里通风报信……

重游旧地,楚琳琅一时想起了很多不及回想的旧事。物是人非,大抵都是人生的常态,她的这些伤感,也只是片刻之间,很快就被脑子里盘旋的生意经驱散得不见影踪。

当到了铺子门口时,掌柜和伙计正在清点货物,一看东家回来了,立刻高兴地将她请入了后堂。

楚琳琅惯例问询了店铺的生意,又看来看账本。

掌柜的姓钱,是楚琳琅用惯了的老人,从看到楚琳琅时,就一脸欲言又止的为难。

待楚琳琅查账完毕,掌柜的斟酌了一下,才对她道:“东家,您回来的事情,没有知会楚家那边吧?”

见楚琳琅摇了摇头,他才说道:“楚老爷好像知道了您……跟周大人和离的事情了,还来店里大闹了一通,要收回这铺子呢!”

楚琳琅猛一抬头:“他是怎么知道的?这铺子跟他有什么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