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潜移默化 再见奇葩(第2/3页)

罗幼度道:“朕也有此感觉,不过此事不可控,左右与我们皆有利,就看高丽自己的命运了。”

高丽面对契丹的进攻,无外乎两个结果。

要不惨胜,要不灭亡。

惨胜,中原将会成为得利的渔翁。

灭亡,中原便有理由将海东领土归为己有。

吃到嘴里的,就没有吐出来的道理。

至于倭国掺不掺合,罗幼度并不怎么在意。

虱子多了不痒,大不了一起收拾了。

卢多逊再次看了一眼手中的战报,鼓起勇气说道:“陛下,臣愿意出使云中,为陛下收复云九州效命。”

他此次前来觐见是因为南汉陷入僵局,他打算毛遂自荐,前往南汉出力。

他知罗幼度重视安南交趾,存着帮助潘美破敌,再寻机收复安南。

卢多逊如此激进,原因无他,给赵普刺激到了。

卢多逊一直看不上赵普。

两人都是一类人,但卢多逊却是进士出身,才高八斗。

而赵普在学问上就是半调子。

赵普在迁都上立下了大功,卢多逊地位本就不如赵普,这功绩亦比不上,他自是不能忍。

南汉之事,显然比不过云九州重要。

卢多逊毫不犹豫改变了目标,改口出使云中。

罗幼度瞧了卢多逊半晌,也知道赵普、卢多逊之间的不和,只要他们良性竞争,不彼此攻讦,败坏国事。罗幼度身为上位者,反而乐得如此。

现在正在关键时刻,云九州能不能兵不血刃,就在这年余之间,确实需要一人主持大局。

卢多逊的才智足以担此重任。

罗幼度没有犹豫,答应了卢多逊的请求,还在他请求的程度上多给了他一定的权力:“好!不过出使就免了,朕升你为太原知府。太原府与大同府往来密切,物资往来,皆是太原府负责。以你的能力,当一使者,实在屈才,顺便治理一下太原府的民生。”

卢多逊大喜过望,直接喜极而泣,道:“陛下的知遇之恩,臣百死不足以报答,定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罗幼度挥了挥手,让卢多逊下去了。

看着边走边抹泪的卢多逊,罗幼度笑着摇了摇头。

这家伙……

罗幼度将案几上关于北方的资料整理好,示意内侍送到议政厅由他们阅览后封存。

他伸了一个大懒腰,披在肩上的长袍顺着肩膀滑落。

这少了长袍,罗幼度感到了点点凉意。

秋末时分,开封汴京已经有了冬天的味道。

重新披上了长袍,情不自禁的想到了自己的老家,感慨道:“还是南方的气候好呀!”

他嘀咕了一句:“不知,仲询那边,现在情况如何了!那边应该比汴京要暖和得多吧?”

这些日子,罗幼度都在关注北方与高丽的情况,南汉潘美那边反而没怎么关注。

罗幼度前世常住珠江,对于那边的气候很是了解。

冬天穿短袖都是常有的事情……

就在罗幼度将注意力转回南汉的时候,潘美也刚刚取得了一场胜利。

在韶州僵持了两个月,潘美试探性地进攻了几次皆无任何效果。

面对潘崇彻所布的防线,潘美这位征南主帅居然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感慨了一句:“潘崇彻无愧是岭南第一名将,有他在,韶州,不易攻取也!”

于是乎,潘美不再纠结韶州,自己亲自领一兵驻扎韶州城下,派遣米信、田仁朗各领一队兵马绕过韶州。

米信率兵去攻打雄州,田仁朗进攻溱水下游的英州。

米信这路军进展得很顺利,雄州的治所浈昌县紧挨着江西的龙南。

至中原军抵达韶州之后,雄州就孤立在外,成了一座孤城。

刘鋹因宠信太监,并不得人心。

雄州未经像样的抵抗就投降了。

而田仁朗在南下英州的时候遇到了强烈的抵抗。

这英州就是后世的清远,过了英州便是南汉的国都兴王府。

英州就是兴王府的门户。

刘鋹重用潘崇彻,却并不信任他,只给了他两万兵马,让他守着韶关。

而英州守将郭崇岳却握有五万大军。

如伍彦柔一样,郭崇岳取得刘鋹信任的方式很简单,胯下少了两个蛋。

相比伍彦柔变态的果敢,为了证明自己,盲目出战。

少了两个蛋的郭崇岳却更加的胆小懦弱。

因为他根本不懂军事,这子就没带过兵。

他是刘鋹身旁老宫女梁鸾真的养子。

伍彦柔大败之后,刘鋹六神无主。

梁鸾真这个老宫女跑到刘鋹面前,向他举荐了郭崇岳,说她的养子郭崇岳自幼演练武功,熟读兵书,深谙兵法,极富韬略,可以抵达中原大军。

然后刘鋹信了,尤其是知道郭崇岳胯下无卵,更是高兴,让他统帅五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