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2/4页)

李安远定了定神,跟着池喻的话问道:“皇上,岭南王是否死于先帝之手!?”

他有些紧张,死死攥着的拳头里,是湿嗒嗒的汗液。

池喻说得没错,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眼看着,就连李安远都站出来了,其他人仿佛得到了莫大的鼓励,神情更加的坚定。

“恳请皇上给学生们一个解释!”

一众学子跪了下来,七嘴八舌地喊道:“请皇上给天下人一个解释!”

他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传遍了静安殿内外。

大臣们也彻底傻了眼,他们不似学子们年轻气胜,大多都已为官多年,对于君心的揣摩也是有些门道的。要是这些学子真的是在胡乱攀扯,皇帝早就龙颜大怒了,而皇帝如今更多的是隐忍和一种说不上来的恐慌。

是的。

是的恐慌,他们都瞧得出来,皇帝慌了。

这是一种心虚!

“皇上!”

“放肆!”

皇帝终于控制不住情绪,他勃然大怒,只想尽快掩盖住这一切。

他下令道:“来人,拿下!”

“皇上!”池喻并不畏惧,他赶在禁军动手前,毫不避讳地道,“先帝叛国,妄杀功臣,请皇帝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这的声音有如一呼百应,其他的学子们也明白此时是生死的关键,他们纷纷跟上:

“先帝叛国,妄杀功臣,请皇帝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一时间四周全是他们的声音,静心殿外更是得听得清清楚楚,人群顿时沸腾了起来。

站在皇帝身后的楚元辰微微翘起了嘴角,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些还有没踏入官场的学子们,正是血气方刚,热血沸腾的年纪,他们可以受利益驱使,更可以受他人影响。当有一个领袖人物,在他们面前慷慨激昂,主持公理时,他们也是最容易被激化和煽动的。

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太夫人费尽心机,吃遍苦头,才藏下来的书信,藏了整整二十年的书信,他不会让她一番苦心白费。

楚元辰向池喻使了个眼色。

池喻心领神会,他上前半步,沉稳的嗓音中带着一种逼问的意味:“皇上,先帝是否真得勾结南怀,残害忠良,卖国叛国?”

禁军已经进了殿中,可是没有皇帝的下令,他们也暂且没有动。

原本见龙颜大怒,有人已经慌了,可是见池喻如此,他们也咬牙继续拱卫在池喻身边,没有退缩。

他们不是不怕,只是他们没有退路。

皇帝气息急喘,被气得火冒三丈,他简直不敢想像这些人居然如此胆大包天,平日里的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难道不知道什么叫作君臣?

这还没有入仕途,就敢如此作为,活该他们一个也考不上。

皇帝气得直打哆嗦。

静安殿外的人群此时也开始越加骚动,在禁军控制下,他们不能靠近,只能人挤人地伸长脖子去看,可看了好一会儿,也只能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声音,他们忍不住窃窃私语:

“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

“那些学子们在说什么?”

这时,有人适时地开口了,为他们解惑:“这些学子们在祭拜岭南王的时候,岭南王显灵了,从牌位里掉出了一张书信,是先帝当时写给南怀王的。”

啊!

听到他这么一说,不少人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着信上写了什么。

“信上写着,先帝用岭南王的人头作为礼物,献给南怀王作为交易条件……”

“天哪!”

“这不可能吧!”

不少人是不相信的,可是再看静心殿内这剑拔弩张的场面,又似乎由不得他们不信。

那人又感叹了一句:“这些学子们真是仗义执言,不愧熟读了圣贤书。也不知道会不会招来祸端,方才皇上可都已经把禁军叫进去了,也不知会不会血溅当场……”

“只可惜了岭南王!”

是啊。若真是这样,岭南王也太可惜了。

“英灵不灭!”

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高喊,这四个字实在太刻骨铭心了。镇北王楚元辰扶灵回京的那一幕不由地又浮现在了众人的眼前,那日的一声声“英灵不灭”让他们的心也跟着激昂了起来:

“英灵不灭!”

“请皇上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请皇上……”

越来越多的声音融了进来,汇成了一片请愿之声,几乎把静安殿都要掀起来了。

皇帝:“……”

本来皇帝为了今天造势,特意叫了那些在学子们中间颇有些名望之。

就比如池喻,他在学子们中间能一呼百应,再比如,还允许这些百姓和学子们旁观。

本来他是想着让学子们多写点文章赞美先帝和薛重之的君臣之谊,不要总是纠结于那道罪己诏,可是,如今,皇帝简直就是拿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