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善堂 河西府修路(第3/4页)

这两天黎粮王桂花忙着秋收,夫妇两人暂时住在了庄子那边,不在家中。

因此,晚饭通常都是黎荞陶竹带着一帮小辈一起吃。

饭桌上,黎荞宣布了朝廷要设善堂的事儿,号召大家伙儿把用不着的衣物捐出去。

“小睿之前的旧衣服我都收着,原本我是打算给二宝穿的,但既然竹叔成了善堂副总管,那咱自家人肯定要大力支持,小睿的旧衣服我全捐出去。”

郑浅浅立马响应。

“没事,只需要捐用不着的衣服,用得着不用捐,全盛京不只是咱们家呢。”

黎荞道。

他这一家子都是从乡下来的,虽然现在有钱了,但节俭是刻在众人骨子里的。

黎小睿自小穿的衣服都是绫罗绸缎,郑浅浅舍不得扔,打算给黎二宝穿,这很正常。

但其他富贵人家绝对不会这般对待自家的小公子小少爷。

大户人家,连丫鬟小厮每个季度都要做两套新衣服,更何况是姑娘、公子。

就辛知这位小侯爷,每一季度有十八套新衣服,这还是他家比较节俭不喜奢靡,换做是排场大的,比如说吕文荣、彭志业这种纨绔,每个季度得有三四十套新衣服。

朝廷抄吕家、彭家时,搜出来的衣服堆成了山,盛鸿把能卖的全部卖掉,余下的一股脑全收到了国库里了。

今日盛鸿还说要开了库房,将这些衣服扒拉一遍,找出冬衣拿去善堂。

“没错儿,浅哥儿,你给二宝留着吧。咱们每个月固定捐五百两银子和五百斤粮食,这已经够了。”

陶竹也道。

“真不用吗?”郑浅浅睁大眸子,有些犹豫。

“不用。善堂善堂,这个善字,全凭心意,不能强求。若是强求,那就变味了。”

黎荞不爱从别人口袋里掏银子搞逼捐那一套,但接下来天气严寒,天灾不断,这种情况下只凭他一人,只凭着依旧有些空虚的国库是扛不过去的。

必须得设善堂,整个大盛共渡难关。

但即便如此,他依旧主张不强迫,一切随心、自愿。

逼捐会惹来怨恨,不能将好事变成坏事。

郑浅浅听了黎荞的解释,不再犹豫:“那我把我穿腻的衣服捐出去。”

“我的旧衣服多,我都捐出去吧。”

黎瑜安咽下口中的饭团,出言道。

他每一年都在长身子,从前的衣服穿不了了,既如此,不如捐出去。

“这次来盛京我也带了不少旧衣服,但到了盛京,竹舅舅又给我准备了好多,现在新衣服都要穿不完了,旧衣服就捐了吧。”

黎瑜宁也道。

还有黎小兰,黎夏,连年纪小的黎小睿也大声开口,让郑浅浅把他不喜欢的衣服捐出去。

于是饭后,一家子都开始收拾旧衣服旧被褥。

陶竹收拾出来不少,他和黎荞的衣服挺多的,他们夫夫喜欢私底下玩点化妆换装的小情趣,这些年来攒下了不少旧衣服。

还有两个小崽子,随着他们一岁一岁长大,旧衣服都穿不下了。

这些应该捐出去,贫苦百姓家的小孩子需要这些衣服。

翌日,盛鸿当朝宣布朝廷设善堂的事儿。

他重重强调两点,一是自愿。

虽然他很想号召盛京城里的富人伸出援助之手,但黎荞却表示今年情形未知,等真的天气太过寒冷贫苦百姓撑不住了再号召也不迟。

于是他便只强调了自愿,大家伙儿想捐就捐,不想捐就不捐,他并不会因为此事而对百官有什么看法。

二是若捐了,那就不要质疑银钱、物资、粮食的去向。

当然,善堂的开支每个月都会公布,好教大众知晓。

但善堂公布开支之后,捐钱捐物者不能质疑什么,要全然信任善堂,不许说一些善堂私吞的屁话。

这第二条霸道条款是黎荞加的。

陶竹身为善堂的副总管,他怕有人捐了点银子就瞎逼逼给陶竹添堵,因此设了这么一个规矩。

爱捐不捐。

可一旦捐了,那就按照他的规则行事。

善堂一事,在朝堂上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很多官员都自动忽略了此事。

盛鸿都强调自愿了,还有那令人无语的条款,谁爱捐谁捐,反正他们不想捐了银子还不能打探银子的去向。

他们受不得这气。

但也有人积极响应。

七皇子,徐瑛,庄文,孟月,辛知,还有六皇子、四皇子、几位大学士以及一些和黎荞关系不错或者是想巴结黎荞的小官,在善堂筹备好之后,都不声不响的命人送去了各自所捐的东西。

有捐银子的。

也有捐衣服粮食草药的。

还有捐其他物件的,比如说床啊碗碟啊铁锅啊之类的。

这些东西都可用,于是陶竹和善堂总管全部收下。

黎荞跟上次一般,特意请了三日假,好陪着陶竹熟悉善堂的业务和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