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学校课程与见闻

随着十二月中旬的到来, 剑桥镇的天气反倒好一些,珍卿第二期的课程也快结束了。

一个天气阴沉的下午,珍卿上着选修的《美术史》。教《美术史》的费特朗博士, 是个愿意想办法活跃客堂的老师,而他本身也是一位资深油画家。他讲课总是尽力找来各种图片、照片, 而后用投影灯照给学生们看。费特朗博士今天讲到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与巴比伦文明遗存, 珍卿因在美术馆看过很多相关文物, 听得轻松而又有趣。

费特朗博士今天布置的作业, 是找出代表两河流域不同时期艺术的颜色、线条、图案, 并尽可能找到证据来佐证观点。

珍卿冒着寒风回到住处,发现院中积雪跟昨天一样多,米勒太太的清雪行动好像搁置了。

珍卿回到二楼自己的地盘, 翻出在美术馆临摹的素描,一本本地细细翻看并做记录。五点钟刚把作业写完,听见开门声把书本功课收拾好, 开房门笑着迎接已进客厅的怡民。

怡民说帮珍卿取了好多信, 珍卿先翻一遍发现多是朋友的信, 家信只有四姐从法国的来信。

陆sì姐说如今不做衣饰生意,而跟一些中国留学生合开了一家豆腐店。四姐在信中兴致勃勃地说, 豆腐在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素食美味, 但在欧美还是很新异的食物,四姐说他们也不是从头做起, 先头两代的中国留学生, 也有在法国开过豆腐坊, 并将豆腐定义为素食美味, 已上了某些法国素食主义者的食谱。

四姐他们的困境是没法扩大销路, 豆腐坊的盈利十分微薄。因此四姐写信给国内外的家人, 叫大家收集一些豆腐菜谱,看能否由他们的新菜色,引起巴黎饮食界的新潮流。四姐并未指望珍卿寄菜谱,不过跟她白抱怨一下。

珍卿还是替她琢磨了一番。中西饮食文化差别还挺大的,想在异国的饮食界引起新潮流,好像应该从上层下功夫。

跟珍卿系出同门的楚应星师兄,现在那边做着中国驻欧总公使,这是她能想到的排面最大的人。早年楚应星师兄去国前往欧洲,娟娟姐还想叫珍卿在海宁见见他,不过种种缘故师兄妹终是错过了。

然而有件事又将他们联系起来,之前李师父出版《译校注》,基本是珍卿和杜教授全盘操持。没想到远在海外的楚师兄特意打电报来要,珍卿就辗转托人给他寄了一部。他们师兄妹由此算是联系上。楚师兄好像常在法国往来,他接触的外国人自然都是上层。

想到这里珍卿马上有点汗颜,四姐卖豆腐说不定是心血来潮,好不好就劳动公使先生的大驾?

不过四姐显然已经脱胎换骨,不然遇到这么多挫折早就灰心了。珍卿原先算是她的小妹妹,现在也正经是她小嫂子。珍卿思来想去也想助她一臂之力,干脆先写信探娟娟姐的口风,看楚应星师兄有没有兴趣弘扬中国的美食文化。

没过三天,娟娟姐直接给珍卿回电报,说她早年也想做些公益的事情,可恼孩子一个个地蹦出来,终被宥于家庭一事无成。若能把中国美食播散到浪漫的巴黎,娟娟姐觉得又有益又好玩,并且说也要给四姐寄菜谱,还约珍卿一起给楚师兄那里写越洋信,不过不是写给公使先生楚应星,而是写给公使太太奚清兰女士,据说奚清兰女士也是爱说爱玩的。

于是,她们姊妹就这样连点成线,将从前特别不着调的陆sì姐,介绍给了中国驻欧总公使的夫人。能否做出成绩就看四姐的造化了。

有一日上午最后一节没有课,珍卿去哈大听古生物学的讲座。

哈大总有不同学科的公开讲座,主讲人都是各学院的名教授,还有教会派遣的神父讲经课。两校有空的学生都可以过来听,既增广见闻又开发兴趣。

古生物讲座的施密特教授,悉心准备了很多图片投影给大家看。他讲两亿年前的恐龙时代情形,跟珍卿后世的知识库不完全吻合,不过也可以理解,古生物考古现阶段还有很多东西待发现嘛。

施密特教授讲的一个现象很有趣,他说地球寒暖气候的变化,可能与动植物的斗争进化相关。动物吸入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主要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当动物占据生存进化的优势时,地球就处于升温的进程;当植物占据生存进化的优势,地球就处于降温的进程。

这里面似乎蕴含着某种哲学,就像林黛玉评价尤二姐之死,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无论自然界的生存斗争,还是社会的人文斗争,大家都是默默地积蓄力量,就算不能把对手整得灰飞烟灭,拥有颠倒乾坤的机会也是好的。

听完演讲顺着人流往外面走,路过他们大饭堂的时候,见有一小撮人在大饭堂外面争执。是两个白人和两个黑人的冲突,白人学生显然故意挑衅,问黑人学生今天上课如此辛苦,是否吃些炸鸡好好犒劳自己。这一下就扎了黑人学生的肺管子,两个黑人学生一个气得冒烟,另一个似乎是敢怒不敢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