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回长安(小修)◎

钱塘之行一共持续了五日。

因为公孙遥的话, 李怀叙每日夜里都拉着她,叫上两三趟, 甚至是更多的水。

公孙遥逐渐又后悔起自己没遮没拦便说出口的话, 每每精疲力竭之时,想的都是第二日一定要带他更多地出去走走,消耗完他的体力。这样, 他晚上便不会跟只哈巴狗似的, 怎么赶也赶不走,无论如何也停不下来了。

她带着李怀叙, 白日里穿行在大大小小的街巷里,无知无觉间,便几乎将整个钱塘都逛了个遍。

冬日里行船冷, 但路过一座干枯无花的荷花池时,李怀叙还是看出了她的心事, 愿意主动陪着她泛舟其间, 叫她伏在自己的膝头, 回想起从前在这里同娘亲生活的点点滴滴。

还有,同公孙云平。

公孙遥也是带着李怀叙七拐八拐地走了许多条街道, 才意识到当初她曾同公孙云平还有娘亲一起住过的宅子, 其实就在她和李怀叙如今的宅子背后,走路不过一刻钟。

可那座宅子, 如今也早已是他人的居所了。

李怀叙陪她站在巷子口,远远地对着那座宅邸看了许久,最后看见眼前一团浓白的雾气,身边人好似释然, 又好似还是带着不得已的惆怅, 道:“我看完了, 走吧。”

走吧。

她轻飘飘的一句话,终于带着斩断所有的勇气。

李怀叙垂眸,只看见公孙遥明朗的笑,映在冬日难得的暖阳下,闪闪发光。

他抬起手,突然扯了扯她的脸皮。

还是太薄了。

“我昨日听见那酒楼的老板,道他们这儿有整个大雍最正宗的女儿红,一时勾得我心痒痒,娘子晚上陪我用一杯吧?”他轻巧道。

是,钱塘接近越州,越州的女儿红,从来都是最出名的。

“好。”

公孙遥与他十指紧扣,一道往家的方向回去。

这之后,她再也没有主动想起过公孙云平。

钱塘的一砖一瓦,停留在她心尖的,唯有娘亲的温柔还有惠娘的仁善。

回到江州之后,日子又恢复回了先前的稀松平常,李怀叙继续做他的江州司马,日常同一群纨绔打交道,替刺史分忧办事。

公孙遥待在家中,一边与江州的各位官僚夫人赴宴玩乐,一边开始准备过冬的事宜。

照如今的样子来看,她和李怀叙大抵是要自己在江州过除夕的,早早地开始准备,到时候也好有条不紊,临危不乱。

然而,她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回到江州后不过十多日,长安突有来信。

是宫里来的消息,说是淑妃娘娘病了,想要李怀叙回去一趟,皇帝已经准了。

夫妻俩无一不感到意外。

但淑妃病了,他们不论说什么也是要回去的。

于是又不过一日的功夫,他们便收拾好了所有东西,与刺史和长史告辞。

章刺史同俞长史,待他们夫妇俩已经同来时完全不同。大抵是从李怀叙为了百姓,愿意自己下到山脚下去救人开始,抑或是从他们愿意从自己的王府里拨钱,为百姓们修筑堤坝开始,总之,他们再也不会认为眼前的这对夫妇,是两个只晓得吃喝玩乐的皇家废物。

走前的最后一顿饭,是章刺史执意请两人到最初的酒楼上,为他们送行。

“能有殿下与王妃娘娘至此,实在是江州之幸,章某就此敬殿下一杯,望殿下与娘娘往后一路顺遂,得偿所愿。”

“是,祝殿下与娘娘往后一路顺遂,百年好合。”

同样的酒楼,同样的宴席,甚至说的话其实都与当初大同小异,但在公孙遥耳中听来,就是比他们刚来时要真心实意。

她白日里不好喝酒,便只能以茶代酒,回敬了两人一杯。

李怀叙则是百无禁忌,直接端着酒盏,一饮而尽。

“本王还未谢过二位大人呢,此番在江州,二位大人亦教会了本王许多,给了本王不少历练的机会,如今回到长安,不知除了母妃之事,父皇还会有何指示,本王只愿与二位大人,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殿下如此关心百姓,体恤民情,下官早就修书一封送往长安,在陛下面前多番美言了,只盼是淑妃娘娘病好之后,殿下依旧能久留长安,继续为民办事。”

李怀叙闻言,甚是讶然:“那本王在此,还要多谢章刺史了!”

“哪里哪里,这都是殿下应得的。”

江州一趟,他们的确是各人有各人的目的,但无一例外,都完成的十分圆满。

酒过三杯之后,李怀叙便说什么也不再多饮,牵着公孙遥上去马车,与她彻底踏上了回京的旅途。

又一路奔波辛苦暂且不提。

两人回到长安,正值是年仲冬。

夫妻俩连东西都来不及收拾,一回到王府便先换了身衣裳进宫,前去拜见皇帝并且看望已经卧床一月有余的淑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