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5/7页)

她好奇,“那小郎君是谁,怎生得这样好看?”

许凤洲皱眉,“她就是圣人的第一个女儿,太子殿下一母同胞的妹妹,安乐公主谢柔嘉。”谢柔嘉自幼任性妄为,贯爱欺负人。

自家妹妹这样乖巧客人,她若是碰见,指不定心里生出什么坏主意。

竟是个女子,怪不得生得那样白。

经历这个一个小插曲,等马车再次停下来时,外头天已经黑了。

采薇掀来车帘看了一眼,笑,“小姐,到家了。”

桃夭的心都提起来了,比上次去金陵外祖家还要紧张。

采薇忙握住她的手,安慰她,“小姐这是回自己的家,莫要紧张才是。”

话虽如此,可桃夭仍是紧张,手心直冒汗。

采薇同白芍已经下马车,她磨蹭着不肯出去,竖着耳朵听着外头的动静,正想着待会儿见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要说些什么时,一只宽厚的手掌突然伸到马车里来。

不是哥哥的手。

哥哥的手背没有这样多的皱纹,手心也没有这样多的茧。

她盯着那只手看了好一会儿,眼泪逐渐溢出眼眶,犹豫着把自己的手搁在他掌心里。

他手劲儿极大,不怎么费力就把她接下马车来。

黑暗的夜被一群仆从手中提着的大红灯笼照亮。

桃夭借着灯光终于瞧清楚自己的父亲是什么模样。

与她想象中在朝堂上一呼百应的宰相许贤一点儿也不相同。

眼前的是一位身形高大,双眸炯炯有神的男人。

他穿着一件半旧灰色广袖圆领丝绸棉袍,面容看着并不老,两鬓却斑白。

虽年华不再,可眉目间依稀能瞧得出年轻时是个极其俊朗的郎君。

他既没有询问她路上过得好不好,也没有询问她可还记得他,而是道:“我闺女终于到家了。”

桃夭张了张嘴,泪如雨下。

她心想她阿耶不亏是当朝宰相,实在太会说话了。

在朝堂上浸淫几十年,一颗心早就练就得波澜不惊的男人湿了眼眶,替她擦干净眼泪,嗓音沙哑,“好孩子别哭了。”

桃夭好一会儿才止住眼泪,打量了一眼迎着门口的人,瞧见一众仆从前站着一位年约四十,面色红润,身形保养得极佳的美貌妇人,她正拿着帕子拭泪,眉眼瞧着极温柔。

想来她就是哥哥口中,如今掌管家事的赵姨娘。

旁边站着约十六七岁的少女应是赵姨娘的亲生女儿,她的二姐姐许静宜。

桃夭本以为自己够怕冷了,谁知对方比她还要怕冷。十月的天气身上竟披了一件镶嵌了白狐毛领的披袄。

她不知是不是许久不曾晒过太阳,面色过分苍白,好似一阵风就能吹倒,若不是唇上抹了胭脂,还不如赵姨娘的气色好,且一对漂亮漆黑的杏眼犹如古井一般毫无波澜。

回来的路上桃夭就听哥哥说二姐姐身子不大好,没想到这样差。

离近了些,还在她身上竟然闻到一丝丝淡淡的檀香。

一般佛家才用檀香。

二姐姐这样小的年纪就信佛了吗?

对方这时注意到她的眼神,嘴角浮出一抹淡淡的笑,“小妹回来了。”

桃夭“嗯”了一声,甜甜一笑,“二姐姐好。”

许贤淡淡扫了一眼赵姨娘同许静宜:“都进去吧。”

桃夭忙道:“我阿耶阿娘还在后头马车里,我先接他们下来。”不待许贤开口,她已经疾步走到倒数第三辆马车,将里头的宋大夫与莲生娘接下来。

宋大夫抬起眼睫寻思扫了一眼巍峨庄严的乌头大门,连忙收回视线,想到她哥哥那样目中无人,想来宰相更甚,心中有些忐忑难安,小声道:“我们就不进去给你丢人了。”在金陵也就算了,眼下可是宰相门第,若搁在从前,路过都不敢抬头的地方,哪里就敢进去。

桃夭小声道:“阿耶同阿娘就当是先陪着我进去住一晚,明日我便带你们出去找住处,好不好?”

耶娘住在此处不自在,倒不如另外寻个近的地方住着。

宋大夫同莲生娘这才上前去,正犹豫要不要下跪行礼,桃夭已经向许贤郑重介绍,“阿耶,这二位是我的公公婆婆,亦是我的养父养母。”

上一回在金陵,她只顾着自己玩,把他们丢在一旁,害得他们受那么多委屈了,这次一定不会了。

宋大夫同莲生娘如何不晓得她的心思,眼圈不自觉红了。

左仆射家走失的嫡千金就是姑苏万安县桃源村那个要带公婆改嫁的消息已经传到长安来。

原本心里还有些不大相信的赵姨娘同许静宜皆楞住。

尤其是许静宜,神色似很有触动,原本波澜无惊的漆黑眼眸微微红了。

反倒是早已经接到许凤洲来信的许贤十分平静。

信中早就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已经成过两次婚的事情详细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