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2页)

邓如玉敲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许大人看来已经有了应对之策,那就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吧。”

“只是我的一个想法,”许清元的表情实在说不上有把握,甚至看起来有点后悔,不过她终还是说道,“出海贸易,扩大市场,一定能带来非比寻常的财富。”

同时,也极有可能带来残暴的掠夺,但历史的进程是无法避免的,就算她不说,也已经有法人开始做这样的事情,一切该怎么发展还是会怎么发展。

“但是据我所知,目前能够出海的商队寥寥无几。”邓如玉说。

“会很快的,只要利润足够大。当然,即便快,或许也要十几二十年才能初见成效,但发展的方向对我们是有利的,所以我们等得起。”

在按部就班的教书生活的日子里,黄丞相的七十大寿到了。

要说这天的盛况真是世所罕见,早起天不亮,刚刚解除了宵禁后的通临街上,国子监和其他名书院的学生排成九列,他们手中各拿着一卷不同的典籍,边向黄府方向走边整齐地吟诵,到达目的地时,众人话音正好落在“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注]一句上。

今日的所有来客几乎人人都献上了自己的墨宝,将黄丞相奉为老师的不知凡几,这架势,眼看是要将他推举为天下人的老师。

就连以书法为人称道的妙禅大师都亲书对联一副“南宫九玄先生座;北面三千弟子行”[注2],要知道当初万寿节,公主亲自去求,也不过得了四个“国泰民安”的大字,两相比较之下,更凸显黄丞相的清贵,令妙禅大师这般人物都心生折服。

可以说但凡是收到邀帖的,不论心里怎么样,今天都给足了黄家面子,做官做到这份上,许清元实在是佩服。

进了黄府更是不得了,建筑摆设倒还在其次,令许清元吃惊的是院内一眼望过去看不到头的人。

在这么宽敞的地方,居然还能达到摩肩接踵的效果,实在蔚为壮观。她不过挪动了几步就见到了至少七八个面熟的官员,他们凑过来跟许清元打招呼,许清元客气地寒暄几句,没一会儿就跟许长海走散了。

好在黄府下人训练有素,最终安安稳稳地把所有宾客带到了他们该去的地方,一丝错乱也无,简直称得上是专业人才。

许清元被安排坐在了翰林院高官这一桌,简言之同桌人没有一个是真心喜欢她的,好在目前为止大家只是跟普通百姓一样聊聊生活琐事和八卦,看起来一片祥和。

清珑公主本人没到场,但是派人送的礼物不薄,这还是事先让许清元参详过后定下的,反正公主也不缺这点银子,哪怕求个表面上好看这钱花得也不亏。

同座上首的董学士余光瞥见许清元正仰着头搜寻着什么,他放下手中酒杯,故意问:“许侍讲在找什么?”

今日似乎没有看到黄嘉雪的身影,难道去了内院女眷席面上?许清元已经叫吴浵借去内院找梅香的借口去探查,她今日还有事想问黄嘉雪,如果人不在外院倒是有些麻烦。

恰好这时听到董学士问话,许清元搪塞:“没什么。”

“对了,如今你不用教张公子,便应当时时在翰林院当值,修撰典籍人手总是不足,这月我找了你至少三回,却都未寻到,以后可万不要如此,总要给下面的人做些表率才行。”董学士的话虽然是笑着说的,但却不是那么好听。

许清元眯着眼睛看回去,脸色很不好。

她如今是侍读学士,本职工作是按照要求为学生进读书史,讲解经义,而非修撰史书典籍。董学士浸淫翰林院十几年,难道这点儿职责划分都搞不清楚?还非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她退回去干编修、修纂的活计,存心是要她丢面子。

而董学士也是无奈之举,他年岁已大,眼看着手下官员一点点成长起来,他下面是侍讲学士,再就是侍读,许清元升的实在太快了,而自己如果不能压服住她,翰林院落入女官之手,他就成了千古罪人,在仕林无立足之地了。

“大人说笑,”许清元略一思索,立刻摆出惶恐的表情,“两位侍讲学士还在这里,我怎么敢插手文史编修。况且上次面圣,皇上说让下官多教教公主,我能力微弱,这点事情都忙不过来,整日战战兢兢恐怕出错,实是有心无力,请大人谅解。”

话一出口,董学士自己也意识到不妥之处,他讪讪地笑了下,用别的话题岔了过去。

作者有话说:

[注]出自《周书·卢诞传》

[注2]出自袁枚的一副对联,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