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2页)

许菘之飞快地抬头确认遇见的的确是许清元,他毕恭毕敬地行礼问好,过程中一直垂着头,也不敢怎么说话,脚尖指向外侧,一副想要赶紧逃走的模样。

看来他这一年并不好过。许清元沉思后,开口问:“你后不后悔与我做那桩交易?”

许菘之浑身一震,嗫嚅着嘴唇半天,却始终没有开口回答她的问题,直到许清元觉得没意思想离开的时候,才听到对方极细微的一句“不后悔”。

接下来整整一天,许清元竟然开始专心琢磨起他为什么不后悔来,经过几番推论,她认为原因只可能是:入赘别家受到的歧视和待遇比他过去一年的遭遇还要不如。

换言之,出嫁也没有什么不同。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最为重要。

她本以为这次休假会持续不短的时间,可没想到不过三天后许清元就接到了皇帝的直接委派任务,要她配合大理寺和御史台,查处公主遇害一事,但需对外保密。

接到这道旨意的时候,许清元的心情十分复杂,她最近一直在刻意逃避回想这件事情。不过她也明白,连许菘之都不愿受制于人,她要想挣脱如今社会下对于女子、女官隐形的束缚,也不得不振作起来,去拼去争。

眼下她就必须开始正视面对那天的谋杀一事。

当日公主遇害凶险万分,仔细想去,却有许多不通情理之处。当日公主当着众人的面声称自己怀有身孕,阖宫上下谁不小心谨慎,生怕出错。即便公主去御花园闲逛,身边必定随侍众多,然而发生事故时公主身边为何会一个人都没有?

其中最可疑的当然是公主的贴身宫女岁安。所谓贴身便是不离左右的意思,若说别人不在有情可原,那岁安的缺席绝不是意外。

据许清元那天在御书房见到岁安时她的样子,明显已经受过梁统领十分残酷的严刑拷打,即便是有所供述,恐怕内容也不尽实。

这件事需得瞒着其他人,所以翰林院那边许清元暂时不必过去,她倒是抽了一天功夫与其他承办人员会晤。

说来也巧,几人到达目的地后,发现大家彼此居然都认识。

大理寺那边,黄嘉年作为寺卿,也或许怀抱着其他的心思,不管怎么样由他担任查案小队的负责人。而御史台那边居然是由许久不见的宁晗和邓如玉出面。

宁晗回京后,似乎有意支持邓如玉组建新法司的想法,但最终两人却未能挑起大梁,当然其中也有黄尚书派系阻挠的缘故。于是皇帝便将她委任为御史中丞,表面上与邓如玉官职相同,但宁晗却隐隐以邓御史为尊。

说起来,当初乔香梨为御史中丞这个位置奋斗那么久都没能成功登上去,如今却有接连两位女官坐上这个位子,不能不说是风气的逐步开放,女官的处境也比以前有所改善。

想到这一层的时候,许清元下意识地皱眉,她心中觉得有些微妙:皇帝将黄嘉年和两位御史台的自己人拉成一伙办案子,会不会也是为了检测新法司成立运行的可行性,进而为它的建立做谋划呢?

剩下三人面面相觑,气氛有些尴尬,女官这边倒是熟络,只是她们面对着黄嘉年这个格格不入的人,都不知该如何开口。

这里只有许清元是亲身经历过现场的人,所以她主动开口打破沉静,将那天的情形对其他人详细地描述一番。

在她陈述之时,曾经担任过公主伴读的宁晗,因与公主关系亲厚,听当日如此凶险,脸上惊疑不定,她低着头没有参与众人的讨论,其他人也体谅她的心情未多打扰。

黄嘉年手里有亲信兵役,他是案件主办人,其他人辅助或者说监察的成分居多。黄嘉年阴沉着一张脸说会与梁统领再核实了解一遍情况,有进展会通知她们,有要事需要商议的话再聚头,四人便暂时散去。

宁晗离开后没有回中书府,也没有去御史台办公,而是向皇宫守卫递了腰牌,请求面见公主。

这个时候公主已经醒转,身体上母子暂且无恙,但她的精神还比较脆弱,太医嘱咐说需要好好修养。皇帝想着临安毕竟与公主一起长大,有她陪伴,清珑公主说不定能好得快些,便留临安在京中多呆些时日,地方府的事务交由同知、通判暂代负责。

宁晗的请见递到德禧殿的时候,临安连看都没看就拒绝了。守在宫门外听到这个消息的宁晗没有再坚持,干脆转身离开。

第二天早朝后,宁晗留下来说有要事需要禀报皇上,田德明便带她去了御书房。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