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3/5页)

说完,他又给初挽介绍了女同志。

女同志叫苏鸿燕,是陆建昭的大学同学。

初挽听着苏鸿燕这名字,却有些耳熟,回想了下,便明白了,她是苏玉杭的女儿。

苏玉杭是庚子赔款留学生,留学美国,读的是历史系,新中国成立之初回来,当时也是赶上了,他年轻积极便担任京大历史系的老师。

之后更是成为京大考古系的教研室主任,深入研究瓷器,是知名陶瓷鉴定专家,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主持编写了中国第一部 陶瓷考古史。

他的成就之一是详细考证了明三代空白期陶瓷,在考古界第一次为空白三代陶瓷发声。

这自然也为初挽带来莫大的好处,她囤积的三代空白期青花瓷,瞬间水涨船高,赚了一大笔。

而此时,苏鸿燕打量着初挽,好奇:“你是建昭亲戚?乡下来的?”

初挽:“昌平永陵村的。”

苏鸿燕诧异,同情地看着初挽:“昌平?那么远?那你进城一趟也不容易,让建昭帮你挑挑,多买几本书。”

初挽:“是,荒郊野岭的,进城后挺长见识的,得趁机多买书。”

陆建昭笑,淡看了眼初挽:“这不是已经买了嘛,她还打算考大学呢。”

苏鸿燕意外地看初挽一眼:“考大学啊,你想考大学?考大学挺难的,不是随便谁都能考的……”

陆建昭:“算了,鸿燕,不提这个了,我正要问你个事。”

说着,两个人便说起来学校的事,好像是打算一起办一份文艺读书类校园报纸的事,两个人显然对此都很感兴趣,聊得投机。

初挽从旁安静地等着,这么等着的时候,她看到周围有人偶尔看过来,会扫自己几眼。

初挽打扮显然和陆建昭苏鸿燕很不相称,总之别人一看,时髦一对在聊天,而初挽莫名其妙地戳在一旁。

初挽等了半天,他们依然在说,而且看样子没结束时候,她也就不想等下去了,在他们说话的间隙,终于开口道:“八哥,你们先聊着,我回去了,我有点饿了。”

陆建昭一听,这才忙道:“你饿了吗,你怎么不早说?你饿肚子回去,回头老爷子那里肯定得说我!”

他笑道:“你说你,饿了也不知道提,我们聊得高兴都忘记你这一茬了,我怎么也得带你吃顿饭,让你饿着回去,还得说是我没好好招待你。”

说着他对苏鸿燕道:“因为她,我五哥都挨骂了呢!走吧,我们一起去吃全聚德烤鸭吧,离这里不远。”

当下陆建昭带着苏鸿燕和初挽一起去了旁边是全聚德烤鸭店,这几年全聚德烤鸭挺红火,来了总是要排队。

不过苏鸿燕的爸好像认识这边的经理,他们不用排队,直接找了一个很不错的位置,烤鸭也很快上来了。

吃烤鸭的时候,苏鸿燕便给初挽介绍这边烤鸭的历史,等烤鸭上来,还告诉她怎么卷烤鸭:“你们昌平那边,没吃过这个吧?这个就得城里才能做得地道。”

初挽点头:“是没怎么吃过。”

苏鸿燕和陆建昭说着话,几句话已经差不多把初挽的底细摸透了,道:“如果文化基础差,想考大学的话,挺难的,现在竞争激烈,城里正经学的都不好考,你如果以前高中没好好上,那就是白耽误工夫了,再说了,年纪不小的话,还是尽早参加工作,考大学考不上的话,白白耽误工龄。”

陆建昭也对初挽道:“其实现在要工作的话,也能安排不错的工作,不过看你自己。”

初挽:“嗯,我明白了。”

她好像确实不太懂的样子,陆建昭和苏鸿燕交换了一个好笑的眼神,之后便不和初挽说话了,开始继续聊他们办小报的事,听着那意思,苏鸿燕受她父亲熏陶,对古玩很感兴趣,她想开辟一个这样的专栏,陆建昭也对此赞同,两个人聊得兴致勃勃。

初挽便一心吃东西,把自己爱吃的都吃了一个差不多,吃了一个心满意足。

旁边陆建昭看出来了,道:“你喜欢烤鸭的话,明天让他们送到家里片了吃,你好不容易来城里,想吃什么就说。”

初挽:“不用了,我吃这一次就行了。”

吃完饭,三个人便往公交车站走,苏鸿燕和陆建昭继续说话。

走着间,经过一处自由市场,那自由市场前面林荫小道上也有摆摊的,苏鸿燕眼睛恰好看到旁边一处,便停下脚步:“老爷子,这是什么?”

初挽听到,看过去,就见铺着老花布包袱的地摊旁边,放着一个装了各样杂物的老木头箱子,那箱子目色黄中透红,锃光瓦亮,应该是清朝缺了盖的黄花梨木官箱。

而就在那老木头箱子中,摆着各样杂物,有几个磨边缺角的印章,一块玉坠,一个老烟荷包,以及老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