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除夕快乐(第3/5页)

若不是经常在乾清宫看见的小太监,还以为是在撒谎呢。

等他们到来时,这一块田上,堆满了土豆,农户们都傻眼了,虽然他们帮忙种植,但不知里面产量。

马铃薯本种植在高寒地区,如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于18世纪中期才在京津地区广泛种植。(源于搜狗资料)

也就是说,大抵在乾隆年间才被广泛普及,一开始并未成为主粮区,专供于宫廷的外藩食物。

上层的人并没有关注到这个农作物的产量,除非是真的出了什么意外,比如吃死了人,才会让人关注到。

几位尚书看着满满的一堆又一堆的马铃薯,“这些,都是这一亩多左右的地,种出来的粮食吗?”

六部为户部、吏部、礼部、刑部、工部、兵部;户部主管民政部和财政部,但户部尚书可不负责管理民生民政,负责管理收钱和拨款。

这不,已经有人去称了,一个个都有人记录,一边称,一边脸上笑得开心。

记录相加起来,康熙就在那儿看着,转过头问向了胤礽,“这事儿,保成做得好。”

“皇阿玛,这些都是前往西洋之人带回来的高产粮食,只是人言轻微,不能推广出去,不过是恰巧被儿臣发现,如果皇阿玛要嘉奖,不如嘉奖那些人吧。”

胤礽不需要这点儿小虚名,若是自己的名声过于旺盛,超越了皇阿玛在民间的名声,恐怕皇阿玛又要惦记什么了。

没法子,当人儿子,就得这样。

胤礽时常能够想起,皇阿玛在自己幼时感染天花后,所有人都躲避不及,恨不得离毓庆宫越远越好。

唯有皇阿玛,陪伴在他左右,还为此将奏折带到了毓庆宫,不管乌库妈妈怎么劝说,都依然陪着他。

虽然说皇阿玛感染过天花,并不怕再次被感染,但皇上贵重,再如何也怕万一,皇阿玛却依然还是坚决陪着他,照顾他……

胤礽也不希望,自己未来跟皇阿玛真的父子情尽。

“皇,皇上,这,这,总共……17石……”称完之后,负责记录斤数的小吏都惊呆了,跪在康熙面前回禀时,都忍不住结巴了起来,完全不敢相信。

若不是自己又重算了一次,都不敢将这数到皇上面前说。

一石等于一百八十斤,这儿可千多斤。

康熙整个人都震惊了,“什么?17石??”

虽然有点预感,看着是挺重,就怕不够实心,反正……在他看来,能有5石=900斤左右,已经是上天眷顾了。

17石?

“真的?”户部尚书第一时间冲上来,好奇的看着小吏手上的记录本,不敢抢过来,只能眼巴巴的看向康熙,皇上,臣也想看。

肯定是这位小吏计算错了吧?

几位尚书也不是不懂俗务之人,自己名下就有不少良田,怎么可能不关心?

“皇阿玛,这个马铃薯,虽然说产量大,但有一个重要的缺点,不能存放太久,如果发芽了,就会有毒,吃死人。”胤礽在旁边泼着冷水,这时候不说,等到以后出事儿了,就成了坏事儿了。

听着太子这泼冷水的话,康熙跟几位户部尚书沉默了几秒,“但,只要不发芽,就没事儿了吧?”

“是的,存放好的话,大抵最多存放两个月,就得吃完,不过生长周期两个月到个月之间……”胤礽说得头头是道,可见胤礽也是做足了功夫。

“对了,皇阿玛,那边还有番薯,还没开始挖呢。”胤礽带着康熙走向了另外一边儿的田地上。

这一次,康熙并没有下地一起挖番薯了,还在激动刚才那17石的马铃薯产量,激动到爆炸。

如果不是多年的皇帝养气功夫,喜怒不言于色,都要激动的手舞足蹈了起来。

而红薯也是一个个的个头特大,一条苗下,也不止一根番薯。

“皇阿玛,您知道吗?这番薯的叶子和根茎,都是能吃的,浑身都是宝。”胤礽出声提醒,能当主食,又能当菜,能不是宝吗?

“嗯,不错。”康熙点头,确实不错,就是不知产量如何了。

“皇阿玛,这个倒是比较挑环境,土豆是不管干旱的北方还是湿润的南方,都能生长,番薯得选在排水性好的田地,就是不能太过多水,土壤疏松肥沃更好。”

“且,番薯不能多吃,容易腹胀、吐酸水,但如果不是天天吃就没问题。”胤礽记得是这样,“得和其他杂粮一起吃。”

康熙点点头,一下子,土豆和番薯之间的优越感就凸显出来了。

所以,在康熙看来,番薯什么的,不要也罢,全部都种土豆,不能够存放太久?那就……水田的种水稻,山地种土豆呗。

如果是干旱的北方……包括蒙古等地吗?

嘶……

这样一来,天下粮仓岂不是都满满了?不过存放这个问题,得必须跟百姓们说清楚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