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章 三缺一(第2/3页)

来到这里的四个辅政大臣里,瞬间就有两个赞同方皇后了。

剩余的两个里,许天官对此无可无不可。反正他在外朝吏部上班,皇帝躺在宫里哪个位置,与他关系真不大。

所以最后就只剩秦中堂没有明确态度了,或者说,还没有在嘴上明确。

沉吟片刻后,秦德威发言说:“皇上龙体欠安,还是以镇静为主,不要随便移动了,以免有不测之事发生!

皇后身为国母,还是谨慎为上,多多顾惜皇上龙体!”

这个表态完全不出众人意料,秦德威肯定反对“移宫”,说话稍稍出格一点也可以理解。

方皇后却针锋相对的回应说:“不测之事若发生在宫外,乃不详之事也,于国家无益!若真有不测,也应该在宫里,方为天下主!”

西苑是在宫城外面,严格意义上并不算皇宫内,所以才会被说成是宫外。

秦德威不禁恍惚了一下,让旁人都感到奇怪,不知道以机敏著称的秦中堂为何忽然失神。

主要是秦德威想起了,原本历史上的嘉靖皇帝在临终前,硬是被首辅徐阶抬回了阔别二三十年的乾清宫,然后就咽气了……

眼前方皇后这个抬着皇帝回乾清宫的架势,就让秦中堂想起了历史上的徐阶。

历史上的徐首辅是不是怕皇帝还是不死,就是为了让皇帝赶紧不测,所以非要折腾这么一下啊?

那方皇后又是几个意思啊?秦中堂总感觉,这皇后像个苦求不得、因爱生恨而黑化的反派了,这也太快了。

只能说,秦德威这个外朝既得利益权臣,对宫里近乎变态的生存环境没有切身体会,对宫里女人缺乏安全感的焦虑缺少共情。

等秦德威回过神来后,又对方皇后说:“如今太后总摄宫务,不如奏请太后定夺!”

这也是个挑不出什么毛病的话,方皇后法理上的地位太高,臣子也不好硬拗,请个身份更高的来对冲一下,也是应有之义。

方皇后有点生气的说:“你秦中堂只知道有太后吗!我们夫妻之事,不劳伯母过问!”

秦德威毫不客气的说:“天家的家事与国事,本就是混为一体,并非娘娘一家之事也!”

众人原以为方皇后会继续抗拒时,却不料皇后停了下来。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个太监飞奔着跑了过来,对方皇后叫道:“奏报娘娘!老娘娘那边出事了!”

太监宫女口中的老娘娘,往往指的就是太后、太妃之类的人物,但现在都知道特指张太后。

那太监又详细奏道:“刚才数十宫人围聚在慈庆宫门口,不停的吵闹叫嚣!

随即又有数名宫人,持棍棒在慈庆宫前庭乱打乱砸,然后趁乱逃走!”

众人齐齐大吃一惊,幺蛾子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都叫什么事情?

不至于因为皇帝昏迷,宫里缺了权威,秩序立刻就崩坏成这样吧?

那人又答道:“听闻太后出山后,要处置近十年所有服侍过她的宫女太监!以怠慢圣母的罪名,要处死一大批!”

众人这才稍稍明白,难怪宫人会暴动闹事,都要面临被处死的危险了,谁还在乎什么秩序?

大家都知道,张太后在此前这些年,过的非常“艰苦”,待遇比冷宫都不如。昨天大臣去请太后的时候,也都亲眼看到了。

所以太后心怀愤恨,要发泄怨气,要报复此前虐待自己的宫人,某种意义上也是人之常情。

当然在场的人也不会傻到,以为宫人暴动就是自然发生的,肯定也有人推波助澜。

以张家人的性格和做派来看,张太后残酷报复的心思也多半不假,所以才会给人推波助澜的机会。

如果那些大批处死的传言都是真的,那么这老太后的报复心也太强了。

或者说,这太后实在没有“讲大局保稳定”的意识,非常时期不先稳住局面,却急急忙忙的先搞清算和报复,结果惹出了是非。

听了太监传报消息,严嵩连忙问道:“太后何在?太后安然否?”

别踏马的太后跟皇帝一样,也被宫人反杀,那就搞笑了,大明朝廷也会成为后世笑柄!

那太监又回话说:“司礼监掌印张公已经前往慈庆宫弹压局面,老娘娘除了略受惊吓,无有它事!”

听到太后没事,众人这才齐齐松了口气,无论是那一边的。

皇帝突然昏迷不醒后,如今局面已经够混乱够混沌了,大家都不想更乱了。

众人还在琢磨这事的意义与后果时,方皇后却道:“既然伯母那里出了变故,只怕难以分心,就不必再去烦扰了!”

别人当然也听得懂,皇后暗示的就是,张太后遭遇了这样的事,颜面尽失反而是小事,往大了说,说明她老人家完全镇不住场子,还有什么权威摄理宫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