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遍地都是功劳(第2/3页)

秦督师打断了王总兵,“本督师问的是,大同城里有多少兵马,并非是整个大同镇。”

大同镇与大同城不是一个概念,大同镇指的是包括六七百里边防线在内的一大片地方,大同城指的则是所在的这座城。

大同、宣府都是镇、城同名,经常导致误会产生。

王总兵只得重新汇报说:“大同城中有官兵二万二千七百零九人,马骡一万六千九百九十二匹。”

秦督师直接下令道:“本督师命你抽集精锐二千骑,三日内完成出征准备,其余继续守城!”

王总兵似乎有不同意见,刚说了句:“若要这样,督师……”

巡抚史道这时候开口说:“王将军且先去准备着。”

王升犹豫了下,就不再说话了,接下了命令。

秦督师敲定了调集精锐骑兵的事情,继续询问其他事情:“这次酋首俺答到底怎么入寇的?”

王升答道:“北虏破开了一处边墙,然后绕过大同城,从大同右路直达宁武关,然后又破关进入太原府。”

秦督师看似无意的又问了句:“为什么俺答没有进犯大同城,就直接继续南下侵入山西腹地了?”

王总兵回复说:“下属也不甚明白,大概是大同城坚难克,故而北虏不愿攻打大同。”

秦德威就按照官场套路随便吹捧了一句:“一定是王将军威名远震,故而北虏不敢犯大同。”

王总兵连忙谦逊道:“督师折杀了!当不起!当不起!”

至少到目前为止,督、抚、总兵的首次会面,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什么异常。

此后秦督师以长途劳累,以及正处于非常时期,一切从简为借口,谢绝了大同城给自己接风洗尘。

巡抚和总兵告辞后,天色差不多就黑了。

从京城带过来的中军官金汝泉、旗牌官李滋、文书吴承恩等人又进来,听候秦督师的下一步指示。

但是他们只看到秦德威望着外面出神,仿佛正深思熟虑的想什么。

等了一会儿,秦德威还在长考。

几名侍从下属面面相觑,实在不能理解,这才刚进了大同城,有什么值得秦督师沉思的事情。

最后还是吴承恩上前轻唤了一声,“老师?何故在此深思?”

秦德威回过神来,见左右都是亲信,并没有外人,便指着外面叹道:

“你们可知道,大同城里遍地都是行走的功劳啊。我所愁思的是,怎样才能安安稳稳的,将这满坑满谷的功劳捡起来。”

众亲信听完还是面面相觑,如果是别人嘴里说出来的,就当是胡话疯话了,但这可是秦督师啊。

秦督师与他们一起进的城,也没多看了什么,怎么就能发现满坑满谷的功劳的?

难道这就是别人能当督师,而自己只能当小军头(小文书)的差距?

家业只是世袭铁岭卫千户的金汝泉实在忍不住功业的诱惑,壮着胆子问了句:

“不知行走的功劳都在哪里?如若军门不嫌弃,小的我愿效犬马之劳!”

秦督师指点说:“城门口闹事的那位宗室就是,刚才出去的总兵官王升也是,巡抚、知府说不定都是。

对了,还有大批潜藏在民间的白莲教匪徒!去吧!功名但在马上取,我看好你!”

金汝泉:“……”

无论是宗室也好,总兵也罢,巡抚和知府更不用说了,那都不是他这个小小千户能惦记的啊!

就算是本地的白莲教匪徒,也不是他这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所能探知到的!

吴承恩不禁想起了秦老师的光辉历史,从南京到京师,不知多少官吏栽在秦老师手里。

所以忍不住劝道:“朝廷派老师总督宣大,是为了抗击北虏,还是不要内斗了。

若外敌未靖,却能把整个大同城连根拔起,不知朝廷和天下人又该如何看待老师?未免会有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之讥啊!”

秦德威反问道:“岂不闻,攘外必先安内?”

于是吴承恩便不说话了,老师你爱怎样就怎样吧!

旗牌官、李小娘子的二哥李滋则有个疑惑:“军门在宣府就抽调精骑西进,在阳和城也吩咐重新编集骑兵,到了大同又要抽集精骑。

小的斗胆询问一句,军门聚集数千精骑意图何在?”

秦督师仍然没说,不到最后时刻,不会有人明白自己的真实意图。

就是对自己人,最大的底牌也要保密!绝对避免一切走漏风声的可能。

所以只对亲信们答道:“我心中自有军机,说了就不灵了,听从命令就好!”

然后金汝泉和李滋两人也退下了,吴承恩生无可恋的拿出纸笔,准备聆听并记录老师的今日份新作。

秦督师正在酝酿“诗意”的时候,忽然家丁王大走到堂屋门外,禀报道:“大同刘知府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