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用人之道(第2/3页)

按照规矩,两人要去吏部交还原有文凭,然后办新职务手续,期间还要各自叙职。

陈凤答道:“入城后便先来你这里拜访和安顿,尚未去吏部。”

秦中堂批评了几句说:“为人臣者先公而后私,你们应该先去吏部,再来我这里。下次还是要注意些,不要轻易落人口实。”

此处没有外人,陈凤忍不住就问道:“我这次超升入京,莫不是秦板桥你使了力气?”

秦德威点点头道:“那自然是我,不然谁能记起你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知县?”

陈凤还有点担忧的说:“可我对兵事所知不多,怎会想到调我去兵部做主事?”

秦德威说了句大实话:“你现在是否精通兵事,没那么重要,能在兵部站稳脚跟就是了。”

工具人还要什么懂不懂的?知道一切听谁的就行了!对于工具人而言,知识越多越反动!

就是陈凤又想自闭了,而且听秦德威这口气,似乎打算让他长期在兵部任职了。

只有秦德威很清楚,将来无论南还是北,兵部的重要性无可替代。

趁着王廷相还在当兵部尚书的时候,赶紧安插些自己人。毕竟王廷相年纪大了,真说不好还能再干几年。

想到这里,秦德威就嘱咐说:“你在兵部要用心学习,不可自满,将来就安心在兵部升迁。”

安排完陈凤,秦德威又对胡宗宪说:“朝廷用你为科道,一样也要尽心王事。你的具体差遣,过几天就知道了。”

胡宗宪又不傻,听到秦德威这种话,立刻就明白,自己这个御史是怎么来的了。

这让他十分诧异,主要是他与秦德威并不是最亲近的友人,没想到秦德威居然主动提携自己。

随即胡宗宪又有新的不解了,也不知道秦德威到底看上了自己哪一点?

然后胡宗宪很关心的问道:“在下会有什么差遣?”

监察御史只是一个泛泛的官职,很多御史都兼着各项差事,从地方到朝廷,从刑名到钱粮,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几乎渗透了体制的上上下下。

这就是太祖高皇帝精心设计出来的制度,用御史以小制大,盯着方方面面,防止出现权臣专擅、架空皇帝的局面。

秦德威就对胡宗宪答道:“朝廷要派御史巡视闽浙海防,这差遣大概会落在你头上。”

雾草!胡宗宪下意识的说:“太远了。”

刚千里迢迢的赶回京师,又要赶三四千里的路去闽浙,也太不安逸了。

而且差遣是巡视海防,必定沿着海岸线风吹日晒,也没有大都市生活条件,绝对是辛苦非常。

胡宗宪苦着脸,秦德威到底看上了他哪点,他改还不行吗?

秦德威皱着眉头,他如果不是党羽匮乏,十分缺人手,又怎么会想起胡宗宪这个历史名人?

但眼前这个贪图逸乐的胡宗宪,与历史上的胡宗宪怎么也联系不起来啊。

难道历史人物也是有成长性的,年轻时胡宗宪就该如此?

旁边陈凤感觉胡宗宪也太不上道了,差遣还没落实就叫上苦了,就不知道问问秦板桥的思路?

于是陈凤主动插嘴问道:“若梅林去巡视海防,具体该如何行事?”

秦德威就答道:“也不需要另外做什么,摸清方方面面的情况,让朝廷真正了解最为重要!”

现在还不是全方位介入海上事务的时机,最起码要先等到日本国朝贡团到了京师后,看情况再定。

所以让胡宗宪去巡视海防,有搜集信息情报以待将来的意味,同时全面清查一下大明东南海防的家底。

所幸穿越到的是嘉靖朝中前期,各方面还没有到火烧眉毛的地步,可以让秦德威有充分时间去布局。

再过两年,嘉靖皇帝就要开始因为国库出现亏空而急眼了。

至于为什么是胡宗宪,秦姓穿越者想了半天,感觉有这么一个大历史名人,不用白不用。

历史名人是人才的概率,远超过陈凤这样不太知名的。

而且正巧胡宗宪在原本历史时空里,最后还是总督东南沿海事务,专业十分对口。

就是现在,秦德威有点自我怀疑了,眼前这位胡宗宪到底行不行?

然后秦德威又吩咐仆役去收拾房间,陈凤打算暂时住在秦府,但胡宗宪却推辞了。

他还心心念念着去教坊司胡同包月,如果以后正式成了御史,风宪官要讲究体面,估计就不方便了!

秦德威也不以为意,招呼者两人入席,算是接风洗尘。

几圈酒下来,话匣子继续打开,秦德威看着陈凤和胡宗宪,不由得感慨道:“可用之人,还是太少了!你们都要抓紧上进,尽早撑起一方天地。”

陈凤笑道:“你在京师人脉如此宽广,还能没有可用之人?反而对我们这么大期待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