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3/3页)

第二日,他们将找回来的那些马车重新套到骏马上,还差几辆车,临时砍枯死的大树做了个拖车,让马拉着先将就一下,等到了下一个城市再买新的马车补上。

在路上耽搁太久,整理好,刘子岳给出去打探消息的人留了记号,便准备出发了。他们这么多人,又带了这么多银子,再滞留在野外,怕又出状况,还是尽早到达目的地更让人安心。

于是他们与魏鹏程和章晶明道别,双方往相反的方向而去。

一行人继续赶路,到中午时,迎头突然来了一支庞大的队伍,为首之人一袭青衣,文人打扮的模样,后面却跟着四列训练有素的士兵。

双方同时停了下来,鲍全骑马上前亮明身份后道:“你们是?”

领头那人连忙下马行礼:“连州通判于子林见过平王殿下。”

他身后另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跟着行礼:“兴宁县令袁高见过平王殿下。”

原来是连州的援兵到了。

“于大人、袁大人免礼,你们辛苦了。”刘子岳下了马车道。

于子林解释道:“殿下,前几日袁高接到殿下差人送来的信,立即禀告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听闻此事心急如焚,但他身体抱恙,卧病在床,没法亲至,写了一封信从营中调了八百兵力,派臣等速来支援。臣等来迟,请殿下责罚。”

连州兵马都监的位置空缺,暂时由知府代管,因此能调动兵力。

“原来如此,两位大人有心了。”

这就说得通他们为何晚到这么久了。因为袁高并没有调动驻军的权力,他还要去连州打报告,这一来一回的,可不得耽误不少时间。

于子林和袁高也不是傻瓜,看刘子岳一行人几乎没什么伤员,装着货物的车子有好几十辆,队伍里众人的精神状态也不错就猜到事情应该是解决了。

“那群无法无天的劫匪可是已经铲除了?”袁高好奇地问道。

鲍全笑道:“没错,封州驻军来帮忙,剿灭了那伙山贼,不过有几十个家伙侥幸逃跑了。”

“如此甚好。”于子林笑道,“臣得护驾来迟,就让臣等送殿下一程吧。”

刘子岳没有拒绝,让冉文清和鲍全跟他们商量。

结果对了一下路线,发现双方的方向竟是一致的,这下也不用送一程了,两支队伍一起出发,到连州再分开,也不用担心遇到不长眼的劫匪了。

行至下午,队伍来到了一条百来米宽的河边,河边没有桥,只有几艘船只。

眼看没了去路,鲍全等人都傻眼了。

倒是于子林和袁高见怪不怪,招来船只解释道:“殿下,咱们只能坐船到对岸再继续走。”

刘子岳看了一眼身后那几十辆沉甸甸的马车,问道:“这河上就没有桥吗?”

坐船得将货物一一卸下来搬运到船上,然后又搬下船再搬回马车上,太麻烦了,就这么远的距离,估计得来来回回几十趟,没个小半天过不了河。

袁高摇头:“离最近的桥也距这里差不多六七十里。河太宽了,过河的人又不多,用渡船就行了,谁会费那个力气和钱建桥呢?”

刘子岳心里五味杂陈,后世港珠澳大桥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可现在百来米宽的桥修起来都很费劲儿,同一片天地天差地别的命运。

没有桥,只能采取这种笨办法过河,好在他们人多力气大,除了耗费时间,倒不算累。

但车队里大部分都是北方人,很多没坐过船,刚上船时有些眩晕,中间有个侍卫晕船最严重,一踏上船看见碧波荡漾的水面就眼冒金星,两股战战,手跟着一抖,箱子擦过船舷,噗通一声掉进了水里。

几个水性好的士兵连忙跳下来,不一会儿就将湿漉漉箱子打捞了起来。

陶余心疼不已,连忙拿出钥匙将箱子打开:“快搬出来擦干晾一……”

忽然陶余的声音戛然而止,震惊地看着箱子里那一颗颗塞得满满的石头。

袁高见他不说话,凑了过去,看见里面满满的石头,咋舌:“京城人这么喜欢石头吗?大老远就带这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