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2/3页)

刘子岳轻轻叹了口气:“诸位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今晨我反思了很久,我这人才疏学浅,胸无大志,差事也办得不好,实在有负圣恩,流放到南越是我该得的。”

此言一出,议事堂内鸦雀无声。众属官都明白了,平王这是自己认命了,正主都不想挣扎了,他们这些做下属的连陛下的面都见不到,又能做什么呢?

不少属官嘴里发苦,暗叹时运不济,一辈子的前途就这么完了。

不料刘子岳紧接着又说:“过去一年,有赖诸位大人相携扶持,感激不尽。不过诸位大人正值壮年,学富五车,有经世之才,若是陪我去南越流放之地,实在是大材小用,于国于民都不是什么好事。我知道诸位大人寒窗苦读十数年甚至更久,都有一腔报国热血,如今壮志未酬,实不必与我一道去南越。”

属官们再次震惊了,不过这次的惊讶过后,心底泛起了一丝丝喜悦,又夹杂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

看着一张张欲言又止的脸,不用等,刘子岳也知道他们接下来会说什么,无非是感恩戴德,假意推辞的话罢了。

他轻轻一笑:“就这么定下来吧,诸位大人若有什么心仪的去处,需要我引荐的,也可直言,我与几个皇兄关系还不错,兴许能说得上一两句话。三日内做好决定的,写信交给陶管家即可,三日后我会上奏折,向父皇禀明此事。”

说罢,刘子岳轻轻抬手,示意侍从将其抬回房。

众属官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起身恭送他。

等软轿出了议事堂后,属官们面面相觑,看向冉文清和张明洞这两位王府中级别最高的官员:“冉大人,张大人,这……咱们该怎么办?”

冉文清是个瘦削的中年人,对上众属官的迷茫的眼神,沉默少许道:“殿下宅心仁厚,想走想留的都随意,大家各自遵循本心决定去留吧。”

说得简单,可他们这些人大多都是没什么门路的,不然也不至于混了大半辈子,最后还来做一个不受宠王府的属官了。

平王府的属官其实也挺好,虽然大多没什么前途,但比较清闲,平王也不是个苛刻的性子。

临到要走了,大家都想起了平王的好,心情格外的复杂。

大家都拿不定主意,任主薄代大家问了出来:“那……冉大人和张大人可有了决定?”

冉文清背着手道:“我还要想想,先走一步了。”

张明洞犹豫片刻后苦笑:“我家有七十岁的老母,这一去就是三千里,恐怕再无见面之日了,我得好好想想。”

说是好好想想,但他的偏向已经很明显了。

属官们叹了口气,三三两两缓缓沉重地步出了议事堂。

这边,陶余也在纠结这事:“殿下,您让冉大人他们都走了,这……咱们王府以后可怎么办啊?”

要知道,王府相当于一个小朝廷,如今少了这么多官员,还怎么运转?

刘子岳倒是想得开:“强扭的瓜不甜,更何况他们很多都拖家带口,壮志未酬,我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就让别人跟着我流放。”

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

刘子岳之所以愿意放这些人走,好聚好散,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他怀疑王府中这些官员仆役不少是别的人安插的探子,不然平王怎么能背那么多回黑锅?说没内应都没人信。

虽然他在延平帝面前无足轻重,没什么竞争力,可皇室中人最不缺的便是多疑,随手在他府中布下几颗棋子,既能随时盯着他的动向,又能在哪天需要背锅的时候里应外合将他推出去,真是一举两得。

而现在刘子岳正好能用流放这事做文章,不动声色地将这些探子清理出去。

毕竟他要去南越那鸟地方了,这辈子都没翻身的希望了,想必他那些好哥哥们也不想在他身上浪费任何的人力物力了。

至于陶余担心的以后王府没人用,那更不是问题。

南越流放的官员多了去,这些人大多在朝堂之上是孤臣、诤臣,不拉帮结派,没有被他这些皇兄收买的。到时候把这些人拿过来用就是,不但比现在王府中的属官们有才华有能力,而且也不用担心他们的忠心问题。

只是这个中缘由,现在还不方便向陶余透露。

陶余完全没想这么多,只觉得刘子岳太心善了,叹道:“殿下一直这么仁慈,总是替别人着想。”

刘子岳被他夸得有些不自在,轻咳了一声,转开了话题:“还有府中伺候的下人,你通知下去,不想去南越的统一到任阳那里登记,回头王府帮他们除了籍,也算是全了主仆一场的情分。”

陶余错愕不已:“殿下……您,这怕是不妥?”

“有什么不妥的?怕人都走光了?若人手不够,以后买一些自愿跟咱们去南越的便是。”刘子岳不以为意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