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3/4页)

昔年秋阳县穷,县衙里从老百姓那儿捞不到什么钱,只好大肆剥扣外来行商者。

秋阳县关税足足高出他地两三成,走商耗费极高的关税进来发现县民又穷买不起什么东西,又得顶着被秋阳县山匪抢货的风险,生意不好做,谁还愿意进来经商,每每经行只有亏本的份儿。

久而久之,虽秋阳县北接府城,东往徽州,南临苏杭,也算是个经行的要塞,但却无商敢来。

人穷县乱,任何商户提上一嘴秋阳县都要摇头,口碑在商贾中极差,便是绕远路过也不会愿意选择从秋阳县过。

就这般态势,秋阳县昼夜不热闹,花样少,商业一块儿的赋税少也是常情。

其实杜衡先前整治蒋作无的时候便简单的了解到了这些问题,只是当时事情多的棘手,他也没法子立马就重理行商的事情。

不过蒋作无下台以后,他立即便把关税恢复了正常,但秋阳县早已经“声名远播”,而今这般消息闭塞并不灵通的时代,即便是恢复了关税,外头的商户秉持着对秋阳县已有的名声,一时半会儿哪里会再来。

杜衡也是头疼,这都一年了还这模样,若不靠人力去改变,只顺其自然是别指望关税能起来了。

他也劝慰自己,秋阳县的名声不是一来就坏的,是日积月累慢慢坏下去的,那想要改变其名声,也不能靠一日之功。

即便现在他大肆的宣扬秋阳县的关税下降了,商户得到了消息人家也未必肯前来,关税是低了,可老百姓还是穷啊。

穷首要想到的就是吃饱饭,饭吃饱了才会有心思去想吃的更好,穿的更花哨,有了需求,商户前来才有钱可赚,才能把生意做起来。

最后关税才能涨起来。

杜衡盘算一通,还得下苦功夫啊。

.......

秋高气爽,杜衡把今年需得上缴的产收以及赋税拟好文书,过了签字手续送上去后,今年县里的一桩大的公事也算完工了。

县里的大户人家忙着办诗会雅集,秦小满也多番受邀。

杜衡倒是也支持县里这些集会,他虽不喜欢去参加,但这般集会多,说明老百姓的日子再往好的方向发展,大家能在好时节里坐下来吃茶闲侃,便是日子平顺。

“你真不跟我一起去,说有一大片的秋菊,盘子那么一大朵,好瞧的很。”

杜衡坐在软塌洗了一把脸,看着秦小满今儿穿了件青莲色的交领绣锦,衬得头发挽起来的脸气色很好。

秦小满长得其实并不多出众,五官不算精致但端正,组合起来是一张挺耐看的脸。

再者他有一双单眼皮的眼睛,清澈灵动,是让人越看越会觉得喜欢的长相。

许是他看了太久,正在收拾东西的秦小满顿住了手:“怎了?我今天这衣服不好看?”

“怎么会不好看,这料子是府城那边的掌柜送来的吧,说是京城时新的。做了衣服你今天穿着去赏菊正是合适。”

紫色的衣料市面上不如蓝色红色的多,为此布匹也更为难得一些,做成衣裳走在街上也出众不少。

杜衡站起身,从抽屉里翻出了一只白玉簪子,轻轻给秦小满上在束好的头发上。

“这根玉簪是我的,待会儿便当是我陪着你前去赏菊了。”

话毕,杜衡在秦小满的后脑勺落了个吻。

秦小满摸了摸头顶的玉簪,不由得笑了起来。

两人在屋里亲近了好一会儿,外头的下人过来催了两趟早食这才出去,吃了饭后一起出门却去了不同方向。

杜衡今日要去乡里转转,秋意深深,山野里的白色小野菊开的常见,偶然都能见着几个读书人对菊吟诵。

“大人来了,知县大人来了!”

杜衡方才从官道上下去,还没进村子便有农户眼尖儿的发现了马车,放下活计跑到了村道上来等着他的马车。

“大伙儿怎知是我来?”

杜衡下马车,瞧见团在道上的一堆农户,他笑呵呵的,农户也都笑呵呵的。

“老早就听见过路的说知县大人今日下乡秋巡了,看见马车便晓得是大人到这头了。”

农户热情的很,说完便端着水碗来:“天气还有大咧,大人一路下来口渴吃点水吧。”

杜衡没客气,接过水碗喝了一口:“是秋菊茶啊?”

“这节气里山菊多,摘了些晒干泡水喝。”

杜衡应了一声:“倒是解渴。”

一路上杜衡走到哪儿,哪儿便是热切的招呼问候声。

杜衡晃然,像是回到了以前在落霞县田湾村的日子,村前村后都是亲戚熟人,撞见个人都能招呼攀谈上几句。

这般热闹的氛围已经是许久不曾见了。

杜衡看巡的空当里,和农户招呼也顺便了解些今年耕种的民情。

“今年灌溉可容易些?”

“松快的多了,往年就是家里有耕牛的浇灌也比不得现在有水车的浇灌进程。咱家中五口人,往年料理这十余亩田地早出晚归,而今夏天气大的时候都能闲在家中纳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