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2/4页)

杜衡厉声呵斥:“过得再难,难道连见上一面前来给我爹送个行都不成?”

言罢,他道:“我既已到了今日,也不想扯着往事不放,左右这些年也跟没有亲眷在世了一般。姑母若是识相便把此行前来的事情一五一十的交待清楚,我还能给你们母女俩一条生路,如若不然,你也别怪我不客气。”

话也说的很清楚明白,杜友燕顿了片刻,随后道:“你是我侄儿,而今我日子过不下去,除却投奔你还能如何。你和雪儿有过婚约,你别想赖账!”

杜衡见人冥顽不灵,甩袖而去,又多安排了两个人看着。

过了两日,杜衡派出去的人总算折返,带了杜友燕所嫁的夫家段家的消息回来。

昔年杜家在县城中经商之时,原身的父亲给待嫁的妹妹广寻良人。

这杜家宗族人丁单薄,但是相貌却没得说。

当年原身的母亲肯随着原身的父亲从富庶的徽州来到秋阳县,很大缘由还是杜父有一张让人过目难忘的英俊相貌。

杜友燕别说是年轻时的相貌,便是而今已是中年妇人却也难掩风韵。

待到及笄之时,上杜家求娶之人如过江之鲫。

不过女子美貌,未有强盛的家世,终归也难寻好的人家。

虽前来求亲的人家多,但尽数都是商户人家,要么便是高门第的前来寻妾。虽是商户出身,杜父也不舍得妹妹做妾,但商人又重利轻别离,杜父自己便是商户深知商人的难处,他想给妹妹寻一户家世清白安稳的人家。

求亲的人户里便有一户段家,家业算不得多大,农户出身在乡里有大几十亩的田地,是个地主人户,杜父倒是很是满意。

杜友燕起初也是满意的,但后来嫁了人去了乡里住,打小就在县城住惯了的她受不得村野寂寥,又嫌弃丈夫是个泥腿子,日子过得并不多顺和。

隔三差五的就带着段雪回哥哥家里住着,倒是因此段雪和原身有了不少相处的机会,青梅竹马便是这么来的。

原身的母亲见着妹妹成家总往哥哥家里跑也不是个事儿,家中诸事总要有主母操持才行,出于善意劝诫,杜友燕却多了心。

扯着段雪回了家去,埋怨起杜父给他草草寻了一门不好的亲事,就是看爹娘不在了,想把她早些扫地出门,年久而心生怨恨。

这是昔年往事,杜衡记忆里能拼凑的出来。

后头他离开秋阳县自就不晓得了段家的事情。

听派出去的人回来报,自秋阳县大旱灾后,县里百姓过得都苦,屡屡有地主商户落败。

段家就是落败的其中一户地主,地里收成不好,连年亏损下去土地被县里的乡绅悍户兼并而去,四处还欠了不少的账。

前两年一直是段父撑着,虽是时境难,但到底还能过。

只可惜几年忧思过重又积劳成疾,去年段父一病不起后撒手人寰,段家没儿子成了绝户,族亲欺辱分刮了余产,剩下的账却还要母女俩还。

杜友燕和段雪的日子可想而知的不好过。

“可有查到段家欠了哪些人的钱?”

下属连忙将一张欠款单子取了出来。

“两个妇道人家也没甚么挣钱营生归还所欠,倒是听闻村里人说有人在帮着段家还些钱,这才保住了母女俩没被人拖去发卖抵偿。”

杜衡默了默。

“对了,大人,现在外头.......”

杜衡闻言扬眉:“还有什么事?”

“小人打听消息的时候听到外头都在传着大人飞黄腾达便不念旧情,始乱终弃的话。还说前来寻亲的母女俩进了县衙就没再出去过,不晓得是死是活。”

杜衡吐了口浊气,不就是那母女俩的那套话嘛,这两天母女俩都被扣在内宅中没得出去,外头还传的厉害,说明有人在刻意宣扬。

他这几日没如何出门,倒是不晓得竟然已经传的这么厉害了。

下午,杜衡下衙回去,见着秦小满正在园子里给种的葱苗泼水。

内宅里的园子很大,正堂后头有一片地,原本栽种的观赏竹被夏阳晒干了,杜衡原本想重新栽种点什么草木过去的,但却被秦小满开出来种了菜。

秦小满说左右是屋后的地,来客一脚踏进来也看不见,种点菜打发时间还有意思。

澹策和承意也很喜欢,没读书的时候就扛着小锄头和秦小满一起在那儿刨地,洒种子,隔三差五的就要跑去看看种子有没有发芽。

连冯小虎有时候过来顽也不单单只耍大刀了,被澹策带着去看他的播种成果。

“那两个今天有没有闹腾?”

秦小满放下水瓢:“屋里没有东西能折腾了,每日吃饱喝足精力没得地方使,这便就一直嚷着让你跟表妹成亲,嚷了又骂,没得消停的。我让下人只给她一回茶水,她口干了也没得喝,今天倒是消停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