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4/5页)

在场的乡绅的话就有意思了,一个是周举人,一个是先时与杜衡过不去的孟怀善的堂叔,孟举人。

另有两个脸生的不识得,除此之外就是县衙里的教谕训导,典史一类的小官吏了。

素日里总端着一张马脸的周举人今日可谓和蔼,说话周道客气,同样是在这间正堂之中,相比之前的盛气凌人,两幅面孔实在是看得杜衡扬眉。

“杜衡好学肯读,时有出入知闫家中,愚多有遇见,见他好读也是欣慰,常问功课一二,皆是应答得当。”

“便是周举人慧眼,杜衡今日有所建树也是周举人提点教导之功。”

“愚如何敢居功,终是知县大人领导有方,县里方才俊辈出。”

杜衡方才抿了口茶,就听见话头又落在了他身上。

周举人这老东西,素日里多方瞧不起他们家,而下竟还好意思舔着脸拿他在知县面前讨好。

倒是博了个关心教化、指导后生,让县里增添有学读书人的贤能来。

他脸上挂着笑,虽是不爽,但肯定也不能再这时候多嘴,说到底也是夸奖了他,让他在知县面前留好印象,周举子也跟着沾沾光而已。

这些个乡绅,面皮不比县城的城墙薄。

不过他这朝借人夸耀,虽是也得了知县的认可,却是有些让孟举子脸有异色了。

孟怀善在书院的事情闹的在读书人中人尽皆知,又断毁失信了他们家一桩小生意,而下知县对杜衡青眼有加,孟举子自然有些挂不住脸。

杜衡默着之际察言观色,发觉那孟举子自自己入堂以后就屡屡吃茶,几乎都没如何张口说话,只是高潮之处捧说奉应了两句。

“西北战事初起,兵部同朝廷请囤军粮,各府县需得尽数上缴粮产。上头重视此事,知府大人近期会下各县巡收粮食,此乃一事,届时知府大人前来必将还会巡查教谕各项事宜,还得各位相迎陪同才是。”

杜衡听到话题从县里的教育又说到了上头有巡查的事情,不免提起耳朵细听。

在书院里早有耳闻西北战事吃紧,恐起战事,没想到终究还是打起了仗。

虽说西北距离他们府县遥远,战火也烧不到此处,不过提及战事百姓难免心中恐慌。

一处开战,若是国库空虚,到时候少不得四处征收粮食,更不济还要增长赋税,苦的究竟是老百姓。

话题无非是县城里科考,税收等一系杂事,说到要紧的少,主要还是给知县拍马屁。

杜衡听的寂寥。

在这头陪了约莫是半个时辰,天色暗了下来,外头鞭炮声轰鸣,吉时到,新人来了。

知县和一众上宾可算是挪了窝,杜衡也总算得以脱身去观礼。

到底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虽只是末流,但成婚礼数上也比农户人家讲究的多,肉眼可见着抬搬着的嫁礼送进来。

听闻内里是一应的吃穿用具,什么都有。

杜衡看了个热闹,观了成亲礼后吃了席面儿,天色已经擦黑。

他和秦小满便预备着回去了,往素就都没在这里留宿,今儿宾客云集,有的是比他们远的亲眷需要住处,他们自是不会留下挤。

方才到门口,杜衡扶着秦小满和小承意先上了马车,忽而有人唤住了他。

“杜秀才且慢。”

杜衡回头,竟然是孟举人叫住了他。

他先同秦小满说了一声,这才过去。

“不知孟老爷寻后生所为何事?”

孟举人干干一笑,随后道:“乡试放榜之时看了杜秀才的文章,落笔干练,文风清正,果真是不枉知县大人青睐。”

杜衡微微一笑,倒不是他有意倨傲,实在是近来这样的话听的太多了,他要夸早该在正堂上就夸,何故现在巴巴儿喊着他私说一场:“孟老爷谬赞了,有话不妨直说。”

孟举人这才道:“先时我那不成器的侄子与杜秀才起了龃龉,又扰了杜秀才的营生,实乃不善,我已重责于那不成器的东西,还望杜秀才海涵。”

杜衡眉心微动,倒是没想到这孟举人会前来告歉,他本便是长辈,又是举子,而下能低下脸面过来赔罪,倒是有些心。

这件事说来从始至终都是孟怀善在闹事,先时给他的惩罚也已不小,其实他早就没再耿耿于怀了。说到底孟举子也只是被侄子借了势耍权而已,他又何故同一个乡绅置气。

“孟老爷言重了,那不过是书院同窗之间小闹一场而已,并非什么大事,孟老爷不必记挂在心上。”

“杜秀才当真是容人雅量之至,他时还请赏脸到敝寓吃茶。”

杜衡拱手:“若是有这番机会,自是求之不得。”

两人又客套了几句后,杜衡才回了马车上。

“那是谁?”

“就是先时那个姓孟的乡绅。”

秦小满瞪大了眼睛,还没张口就听到杜衡说:“是来给他侄子告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