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第2/3页)

“你不给那就是想违反朝廷律令,你说人家算错了,衙役便斥责你蓄意闹事,刀子拔出来落在你身上,有个什么好歹便是你去状告,人家也会说是你闹事在先,县府只会偏帮着替他们办事儿的人。”

秦小满说的冷静,每年秋收以后赋税缴纳时,这般事情层出不穷,哪回不是老百姓吃亏。

这些人惯会欺凌弱小,士农工商,这做官儿的便是天,提着做官儿办事的那就是人家的帮手,老百姓只有被欺压剥削的份儿,自是只有圆滑哄着这些祖宗,如此才能尽可能的降低亏损和冲突。

“给些钱堵住他们的嘴,再者让他们晓得家里在县衙里也有人,他们有所忌惮也就不会多事儿了。”

当然,虽有秦知闫在县衙,却也不可能一来就搬出压人家,惹恼了这些人只会适得其反,届时刁着你,便是前去找秦知闫,可堂叔也有许多自己的事儿,且不是什么都是他一应说了算,前去让人为难。

杜衡微微叹了口气,农户不容易,商户也不易,到头来还是应证那句话。

万般皆下苦,惟有读书高。

若是有一点微薄功名在身上,也不会叫这起子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临编人士给随意拿捏了去。

“苦了你这多般求全。”

杜衡把手放在秦小满的手背上,难为他这个年纪为人处世已经如此老辣。

“看的多了就晓得了,好些事情还是我爹在世以前跟我说的。”

那会儿他爹不收同行之人收刮来的钱,还惹得哪些人私骂他爹假清高,装模作样,总之说的十分难听。

缴纳了赋税以后今年也就再没什么大事儿了,农活儿也不必紧追着干,除却要挖地瓜以外,大抵就是翻地的活儿了。

今年耕种的玉米和稻子虽然都已经收割了,可是水稻和玉米桩子都还没处理,翻地的时候顺道给处理了,要是没腐烂还能做柴火。

先时秋收最忙碌的两个月里杜衡都没什么时间翻书,这朝闲下了些,秦小满便不让他忙地里的事情,让他在家里安心读书。

明年二月份的时候有童生试,这算算也只有三个多月了。

秦小满不懂读书,但也还是晓得下场前的几个月是要紧的学习时间。

“你就在家里便是,虽不是下场就能考出个什么来,但多去下场,也能摸清出题嘛。总比不下场的要好。”

先时借了牛给姚家,这还真就过来问小满什么时候挖地瓜,人家要过来帮忙,小满更轻松。

杜衡难却小满的好意,便答应在家里读书外给他们煮饭。

其实缴纳赋税一事,倒是让他也更坚定了要考点功名傍身的想法。

十月里杜衡也便没有怎么出过门,大多的时间都在窗前读书。

家里的一日三餐自然还是包揽着的,再者洗衣煮牲口的餐食,其实家里的琐碎事前干着也很花费时间,为此烧火的时候杜衡手里都还捧着一本诗词,嘴里念念有词的一边背一边烧火。

临冬的天气冷下来,中午的时候还好,晚些时候要穿夹棉的衣裳了。杜衡在灶下烧火背书反而比在里屋窗子前要暖和的多,不过也不能总是在灶下,温暖的环境容易打瞌睡。

秦小满依然跟秋收的时候一样早出晚归,牵着牛出去翻地,回来的时候装两筐子的地瓜。

有牛帮忙劳作,虽是忙活一天,他也不觉得多累。

“姚娘子今年秋收家里庄稼产量如何?”

秦小满挥着锄头挖地瓜,初冬天雨水多了潮湿,泥巴也变得紧实,一锄头下去泥就紧黏在锄头上,一挥一抬之间十分费力。

闷着头干活儿累的很,他也便同帮他挖地瓜的姚娘子闲聊。

“我跟老姚拢共才十亩地,且全都是旱薄的,今年收成加起来还不到十石粮食。缴纳了田产后头再是赋税,一年又得紧巴着过。”

“家里没有两口人,倒是紧凑的也能过,但就怕遇到事儿,若是无灾无病的就好了。”

秦小满道:“这两年还算太平,没有新增苛捐杂税已经不错了。”

姚娘子点点头:“是啊。”

话毕,她又笑着说:“今年你们家的粮食收成好,是咱们村子数一数二的,前些日子我下地还听见大伙儿议论,说你们杜衡会料理田地,都在研究是怎么肥地的。”

秦小满应答:“先前怎么肥的大伙儿也不都瞧见了,还笑杜衡不会种地瞎折腾,来我这儿说嘴让我别太依着他了。这下又想学杜衡怎么肥地的了。”

姚娘子笑了起来:“村里人什么样子你还不晓得吗,大伙儿就那脾性,倒是也说不得多坏,终究还是要紧那一亩三分地。而今看着你们家里的丰收眼馋的很,哪里还管的上之前自己说了些什么。”

“听说你们家先前用枯饼肥地了,今年家里收成不好的都预备着囤些枯饼来肥地,一早的跑去葛家想买枯饼,葛家日日都堆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