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康熙和太子这辈子就没见过油炸蝗虫这么离谱的事儿。

他们以为胤祚就是嘴上说说,没想到第二天他真的派人到农田里去挖蝗虫的卵,还把卵放在烧了炕的房间里,用和孵鸡蛋差不多的办法养了起来。

听着胤祚的报告,康熙和太子浑身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偏偏胤祚还跟没发现似的在那继续叨叨叨。

“这种事情抢占先机很重要,最好是先借由美食街把油炸蝗虫的美味传遍大清,这样都不用等到汗阿玛的政令下去,大清的百姓就会自发地扑杀蝗虫,坚决不漏掉一只两只,效率超高。”

毕竟这年头谁家都穷啊,要是蝗虫既能人吃,也能鸡吃,就是一大进项,跟钱划上了等号,还怕人不干吗?

有钱的人家可以油炸了来吃,没钱买不起那么多油的人家可以把扑来的蝗虫卖掉,卖不完可以喂鸡,还可以晒干后储存起来。

再不用担心当地百姓会不配合,只需要担心他们太过配合引起的争端。

能把蝗虫灭掉,把蝗灾消灭于无形,是康熙和太子最乐意见到的场景。

康熙忍住幻想油炸蝗虫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的冲动,“你确定能在那之前搞定?”

胤祚:“鸡蛋能够通过人工模拟温度孵化,蝗虫一样可以,就是不太确定需要多少时间。孵化之后得让它长大到能吃的个头,再进行油炸,时间上可能会有点来不及。”

康熙想说来不及就算了,往年也都是各地官员派人扑杀蝗虫的,已经有经验了,不做出改变反而更稳定。

大清幅员辽阔,官员素质不齐,总有那么一些不懂得变通的,让他们按照旧例来做可能还好,要是做些个改变,很可能弄巧成拙。

胤祚已经有了相应的对策。

“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而且各地温度与湿度不同,蝗虫出土的时间也不一样。汗阿玛可以把政令发下去,要是来不及,就按照往年的做法,要是来得及,今年就是个大收成年。”

孵鸡蛋和孵虫卵到底有些不同,他不确定那几个农家弟子能不能做到,自己又不擅长,只能做两手准备。

这么一来,也不过就是在往年的做法基础上再加一道保险。

康熙和太子没有不同意的理由。

尽管他们十分抵触那一道油炸蝗虫,但是想了想可以选择不吃,便决定还是照这样办。

这一天起,京城各处开始出现了奇奇怪怪的流言。

“六阿哥不知道为什么,派人在挖蝗虫的卵,还挖了很多。”

“我一个远房亲戚的哥哥就在皇庄为六阿哥办差,据说那是为了知道今年蝗虫什么时候出土,为了提早消灭蝗灾。”

“蝗灾还能提早消灭的吗?”

“别人能不能做到我不知道,但六阿哥说他能做到我就信。”

因着胤祚让人写的小说风靡京城,本就聚集三教九流人物里的茶楼里聚集了更多人,消息来源更多更广。

其中有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中年男子粗声粗气地问:“六阿哥今年才几岁啊?你们这样盲目相信他好吗?”

坐在旁边几桌喝茶的人闻言立即扭头,上下左右地打量他,每个人的目光都带着“这肯定不是京城本地人”的笃定。

男子下意识查看自己身上是否有什么不妥,他明明穿得很正常啊。

“你是从很偏远的地方来的吗?”有人问。

男子不明所以,也不算吧,但他点点头:“对啊,我来京城投奔亲戚的,昨天刚到。”

“这就对了!”众人笑了,而后七嘴八舌地开始说六阿哥曾经的功绩,化肥、美食街那都是小事,最值得人津津乐道的就是……

“大兄弟你不知道啊,六阿哥那么点大就一个人跑去朝上,户部没钱,国库没钱,他就把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全部投进去自己建堤坝了。”

“我有一个亲戚就在黄河边上,堤坝年年建年年垮,去年他们一整个县的人日夜围在黄河边上,亲眼看着那么粗的钢筋一根根运进去建起来,没有一点偷工减料哦。”

“堤坝建好以后,洪水来了能挡住,雨水少了可以从水库里引水过去,那边的日子现在过得可好了。”

普通人的话里没有华丽的辞藻修饰,只有一字一句的朴实用语,却表达了自己对六阿哥的喜欢和支持。

中年男子总觉得这些人现在对六阿哥的喜欢,颇有些胜过太子的意思。

他在京城的几个茶楼里转悠几天,前天听说六阿哥找人挖蝗虫的卵,昨天听说六阿哥找人孵蝗虫,要做什么巨好吃的油炸蝗虫,今天就听说蝗虫晒干后可以喂鸡,喂的鸡不容易生病,还特别容易长肉。

接连几天,京城里的话题都是蝗虫。

一开始还没人信蝗虫能吃,后来有人跑去美食街问,那边还真有人回答,说是等蝗虫孵出来之后,就会有油炸蝗虫这道美味佳肴,但由于蝗虫数量不多,到时候会限量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