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第2/3页)

剩下的数万平川军由楚云和与林二郎带领,暂时留在凤凰谷,一来是看顾谷中财务,二来也是为了防备今上突然发难。

至于蔷薇小院和翠竹大宅的一家人,则是伪装成前去灵州赴任的官宦人家,一路走官道,顺利的话会比第二拨人更早到达。

姜纾已经提前办好了所有人的路引,这未雨绸缪的能力,毫无疑问换来了楚溪客一大波彩虹屁。

四月初六,诸事大吉。

楚记的队伍自凤凰谷出发,一路向北,去开辟他们的新天地了。

官道上,一辆宽大的马车疾驰而过,车旁还跟着数匹矫健的骏马。

接连路过数个村庄,马车都没有停留,一直到了远离人烟的郊外,赶车的年轻人才勒紧缰绳。

“阿爹,就在这里野炊好不好?”

如此鲜活的声音,是楚溪客无疑了。即便枯燥的旅程中,他也能把艰难的风餐露宿称为“野炊”。

再往前走就进山了,这里刚好位于一片开阔的谷口。路边有一棵槐树,树冠周正,遮下一片阴凉,不远处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可以用来灌满水囊,溪流对岸便是绿意融融的麦田。

姜纾愉快点头:“依山傍水,是个好地方。”

于是,云娘子和云浮等人便从车上跳下来,帮着楚溪客和云飞一起收拾起来。

几个骑马的郎君则是喂马的喂马,捡柴火的捡柴火,顺便活动一下饱受折磨的腿脚。

突然,云柱惊叫起来:“水里有银子!”

“哪呢哪呢?我看看!”楚溪客闻着银子味儿就跑过去了。

一众小辈都跟了过去。等到看清水中“银子”的模样,大伙纷纷笑起来:“哪来的银子,这明明是鱼!”

楚溪客找来一个木瓢,在水里晃了晃,便有一条银色的小鱼主动跳了进去。

“还真是鱼啊。”云柱有些失望地挠了挠头。

楚溪客却十分惊喜:“是银线鱼,非常难得,好久没吃银鱼扒蛋了,今日有口福了。”

云字辈四人组当即找来水罐,分分钟捞上来两大罐。

这种鱼之所以叫银线鱼,是因为鱼通体银色,又细又长,在水中游动的时候就像一条银色的丝线。

银线鱼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用去除内脏,可以直接煎着吃。

因此,楚溪客只是用水淘洗了几遍,然后放在一旁稍稍晾干,再依次摆到平底锅上煎。

煎到五成熟的时候,就可以浇蛋液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蛋液要浇得厚实一些,不能搅拌,直接盖上锅盖。

只有保持一个密闭的空间,蛋液才能膨胀起来,形成一个焦黄色的鸡蛋片。鸡蛋片凝固之后就可以翻面了。

这时候鸡蛋液和底层的银鱼便融合到了一起,银色的小鱼头尾相接排在金黄的鸡蛋片上,就像一个香喷喷的“银鱼披萨”!

到这里,还不能吃。

最后还要调一个浓稠的鱼香汁,均匀地涂抹在“银鱼披萨”上,楚溪客自创版的银鱼扒蛋就出锅了!

“唔,好吃!”

依旧是云字辈担当气氛组,并十分给面子的一边忍着烫一边大口吃。

楚溪客同样吃得美滋滋。

桑桑和二桑也分到了属于自己的部分。小家伙们不光自己吃,还不忘照顾自己的好朋友——浴缸里新来的银线鱼。

为了感谢那条主动献身的小银鱼,楚溪客没有吃它,而是挑了几条活蹦乱跳的和它一起放进鱼缸里,跟那几条从蔷薇小院带出来的小金鱼作伴去了。

是的,姜纾撤离长安的时候,把家里的花花草草和小金鱼都给带出来了……

“扑通”一声,桑桑往鱼缸里丢了一块鸡蛋碎,上面还挂着半个可疑的鱼脑袋。

早已和桑桑熟悉的小金鱼们争相冒出头,开心地啄着鸡蛋吃。新来的几只银线鱼则缩在缸底,瑟瑟发抖。

离家千里,舟车劳顿,因为有了楚溪客的美食慰藉,一家人不仅没觉出辛苦,还受到楚溪客的感染把这段旅程当成了野炊。

***

过了延州,一下子变得荒凉起来。

村庄不再一个连着一个,往往是走上大半日都看不到一处人家。道路两旁也不再是绿油油的田地,换成了沟壑万千的黄土高坡或者灌木杂乱的荒地。

越往北,天气越凉,人们的穿着却愈加单薄。确切说,是破旧。

路上偶尔有一两个行人,远远地听到马蹄声,不是好奇地观望,而是慌乱地躲起来,直到楚溪客一行人走远,他们才畏畏缩缩地冒出头,惊魂未定地站在扬尘中。

楚溪客的心沉甸甸的。

头一回遇见这种情况的时候,钟离东曦就跟他解释了,这些地方远离京城,盗匪横生,当地官员无所作为,只知搜刮民脂民膏。

第二次再遇见,楚溪客便掏出一些钱,给了一对孤苦伶仃的老夫妇。可是,他前脚刚走,老夫妇的钱就被冲出来的其他人抢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