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3/4页)

李成远连忙感激作揖:“陛下圣明。”

李太傅直起身,斜了他一眼,板着脸道:“也就是陛下宽和,恕了你这毫无规矩的混账东西。”

裴青玄笑笑:“老师别责怪二郎了,五月里都要成家的郎君,该给他留些脸面。”

皇帝都这样说了,李太傅也敛起肃容,抬头看了眼天边正盛的日头,客气道:“也到用午饭的时辰了,陛下不若留在府中用顿便饭?”

裴青玄摩挲着中指上那道深深的牙印,笑意和煦:“不了,今日本就是来探望老师,不曾想倒给老师添了些麻烦。现下见老师康健无虞,朕也放心,不再叨扰。”

“陛下这话折煞老臣。”李太傅连连作揖,又见皇帝并无再留之意,抬手引路:“若不是府上恰逢多事之时,老臣定要好好设宴招待陛下。”

“改日得空,朕来寻老师下棋。”裴青玄微笑说罢,抬步往前走去。

李家三人忙跟在身后相送。

行至府门,裴青玄漫不经心问了句:“如今阿妩与楚世子已和离,老师日后作何打算?”

听到皇帝问起女儿,且称呼仍如旧时那般亲密,李太傅额心猛跳两下,小心觑着皇帝那张一如既往淡然从容的脸庞,斟酌着答道:“臣女已长大成人,有她自己的主意与想法。老臣年迈老朽,不愿对儿女管束太甚,日后一切都随她自己的打算,老臣只求她平安喜乐便好。”

裴青玄颔首:“听老师这话,她已有筹谋了?”

见皇帝问了一句又问一句,李太傅心头愈发紧张,联想他今日突然登门之事,也不由揣测他是真的来府上探望,亦或是听到什么风声特地赶来。无论如何,多一份防备总是好的——女儿如今的情况,实在不该与皇帝有再多的牵扯。

思及此处,李太傅沉声道:“是,臣女打算过了这阵风头,便往江南去。”

为了绝了任何不该有的心思,他又补了一句:“臣女还说,她现下已看淡情爱,亦无再醮之心,余生只想纵情山水,诗文作伴。”

话已说得如此明显,便是有心之人也该绝了念头。

“看淡情爱,纵情山水。”裴青玄微微一笑,赞许般看向李太傅:“不愧是老师的女儿,才和离便有如此豁达洒脱的心境。”

李太傅胡子抖动两下,一时也拿不准这话到底是真夸还是存了别的意思——自从这位学生从北庭归来,自己是越发看不懂他的心思。唉,想想也是,帝心总难测。

好在之后皇帝也没再说,简单寒暄两句,便翻身上马,径直带着一队人马折返皇城。

马蹄卷起飞扬的尘土,直到哒哒啼声远去,伫立在府门前拱手相送的李家三父子才缓缓直起身。

李成远最先憋不住,疑惑看向李砚书:“大哥,你方才拽我作甚?阿妩本来就没说什么再醮不再醮的事,父亲当着陛下的面这样说,那万一以后阿妩遇到合心意的郎君,想要再嫁,岂不是犯了欺君之罪?”

李砚书冷冷看着这个傻弟弟:“父亲方才说,阿妩现下无再醮之心,又没说以后不会有,哪就用你急着描补?”

李成远微愣:“这样。”稍顿,还是觉得奇怪:“虽说如此,阿妩也的确没说过这话吧……父亲不还是欺君?”

李砚书深吸一口气,平静看他:“你若再废话,父亲不罚你,我也得揍你了。”

长兄面无表情格外骇人,李成远连忙开溜:“我…我还有文章没作完,先回去忙了。”

他一溜烟跑得极快,李砚书无奈地牵了牵嘴角,转脸再看凝眉沉思的父亲,语气也变得肃敬:“父亲,您是在担心陛下他……”

李太傅缓过神,深深看了眼长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李砚书宽慰道:“陛下不是那等拎不清的昏聩君主,何况他是帝王,阿妩是嫁过人的妇人,俩人身份天差地别的悬殊,便是念着旧情,也绝无续缘的可能。”

李太傅道:“虽说如此,但……我这心里总有些不安。”

“父亲应当是累了,才会忧思这些。”李砚书扶着他往府里去:“再说了,便是陛下有那个意思,您看咱们阿妩,眼里心里哪还有半点对陛下的情意。要我说,父亲不必杞人忧天,待过这一阵,阿妩离开长安,更是不需要愁了。”

想到自家女儿对皇帝那副心如止水的冷淡态度,李太傅心下忧虑稍缓。

怕就怕俩人都念着旧情,死灰复燃,背地里做出些有伤风化之事。现下女儿是一滩冷冰冰死水,便是陛下剃头担子一头热,这事也就成不了。

于是他顺着长子的话感叹一声:“但愿如此。”

李砚书则十分乐观:“一定如此。”

三天之后,十分乐观的李砚书在早朝结束后,被皇帝单独留到了紫宸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