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洲际杯决赛:第三场(下)(第3/4页)

就……慕了。

果然,优秀人身边也都是优秀的朋友啊。

于是,就在直播间的画风突然歪的没法看的时候,分数终于在这个时候出来了。

在杭峰等人同时动起来,看向同一处的时候,直播间的画面也切换到了积分榜上。

杭峰的成绩出来了。

小分。

第一跳,一周半540。

18.50分。

这一跳杭峰稳在一周半,裁判给的分数也相对稳定,三场比赛都给了杭峰18.50的分数。

第一跳,三周半1260。

翻腾一周360加偏轴转体720,落地前再转体半周,来个反向落地。

抓板板头,中间换到侧面板刃,开始了他的抓板“花活儿”的第一弹。

同样是三周半的难度,却有两个亮点。

一是反向落地。

一是抓板变化。

在第一场同一跳的时候,杭峰也做了个反向落地,裁判给了他19.20分。

这一跳,很明显裁判非常喜欢他在抓板上的变化,给了他19.50分。

也就是说,杭峰光是加上一个抓板变化,就多得了0.3分。

看似只有0.3分,却在决赛场上,至关重要。

至此,杭峰凭借两跳,拿到了38分。

接着是第三跳。

这一跳在技术动作上,和杭峰今天的第一场比赛是一模一样,重复的动作出现,按理来说,这一跳的分数是绝不可能超过第一跳。

U型池的打分标准就是这样,完全一样的技巧难度出现在赛场上,除非之前出现过大失误,否则哪怕只是高度、落脚点上较小的进步,裁判都不会给出超过上一场的分数。

第一场,杭峰在这一跳的得分是19.50分。

已经非常高的分数。

毕竟能在第三跳,完成这么具有变化性的四周半1620,就算在最顶尖的赛场上,也是不多见的。

可是,当大家看见第三跳的的分后,都发出了惊叹声。

“哇哦!”

“卧槽!”

“发达了!”

在那些惊叹声中,杭峰也看见的自己这一跳的得分。

20分。

裁判给了他一个满分!!!

也就是说,一共七名裁判,就算去掉给出最低分的那名裁判,剩余的六名裁判,都认可了杭峰这一跳的完美。

是的,不能再完美了。

这一跳的抓板难度顶格了。

换手抓板,还是抓板尾,尤其是在赛后的慢动作还原下,杭峰的左手确实摸到了板尾上。

那一刻,就连裁判都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第三跳可以完成这个难度的动作,算是顶格了吧。

都这个程度了还不给一个满分出来吗?

还不要说杭峰是东道主选手了。

给给给!

你那么棒,我们不给你高分都不好意思。

所以,杭峰历史生涯,第一个国际赛场的满分小分出现了!

在这个10分出现的时候,赛场上响起了欢呼声!

所有人都在恭喜杭峰。

国家队员更是推着杭峰,表达自己的喜悦。

大部分国家队员本来就没把杭峰当外人,如今自家的小弟弟表现的这么耀眼,他们也高兴,与有荣焉啊!

随后,来到了第四跳。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对于观众来说,杭峰在这一场比赛里,更让人记忆深刻的,应该就是他的第四跳了。

第四跳是一个跨桥抓外刃的动作,这个抓板动作绝对可以排在“单板抓板帅气值”的第一位。

跨桥抓板有不小难度,但最主要就是帅,在大部分单板滑雪的杂志照片里,这种抓板技巧是最被摄影师喜爱的。

社会影响力连带着影响滑雪运动员,因此很选手都会去学习这一招,所以在国际赛场上还是经常能够看见的。

而杭峰的第四跳,之所以能够让人记忆深刻,当然不止这个跨桥抓板。

最主要还是那让人惊叹的滞空感。

像是踩着飞剑一般蹲在半空中,衣服猎猎飞舞,居高临下的姿态不仅仅是帅,甚至还具备某种难以言说的神性,让人生出景行行止,倾慕的感觉。

简而言之,言而简之,就是这一跳帅出了比格。

裁判显然也认可杭峰这一跳的高度,还有那少见的滞空感。

所以在这一跳,给了19.80的高分。

非常成功的第四跳。

回忆今天的前面两场比赛。

杭峰在第一场,第四跳“挖池子”,导致这一跳拿到了全场最低分,17.80分。

第一场,第四跳不挖池子,但为了第五跳做准备,他以为没敢在这一跳用大力,所以也只拿到了19.00分。

如今第三场,换了一个心态,换了一个滑法,却滑到了裁判的心里。

19.80分,远远超出杭峰的期待。

这一跳的得分,和第三跳的满分一样,让杭峰开心。

随后,就来到了第五跳。

第五跳也是杭峰最没底的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