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不用低头(第2/4页)

一起住进来的还有高山滑雪队、雪车队、跳台滑雪队等。

这宿舍在杭峰离队前,大概率是只留给他一个人住,所以即便杭峰中途还要去其他地方比赛,这房间也会留下来。

这次住进来,杭峰主要是为了参加“全国滑雪联赛”的第二站比赛。

在杭峰前往瑞国比赛期间,联赛第一站已经在白山举办结束。

没有出乎意料,单板U型池的冠军还是被孙烈拿走,第二名是董杨,第名是葛俊宇。

比赛的名次会换取国际雪联的积分,通过国内“联赛”和“洲际杯”,最终积分达标的选手,就可以参加“世界杯”了。

所以国内联赛既重要也不算特别重要。

国内联赛奖金的积分非常少,一个全国冠军的积分,可能在洲际杯只要进入到12名就能拿到。

而且根据参赛选手的水平,国家雪联的积分奖励还有浮动,总不能人非洲洲际杯的积分和欧洲洲际杯的积分一样,这对参加欧洲杯的选手太不公平。

所以杭峰接下来只要参加在华国举办的“洲际杯”,并且拿到一个好名次,联赛第一站丢掉的分数随随便便就能追回来。

但国际雪联的标准可以灵活调动,国内却有一套相对严格的选拔标准。

错过了第一场联赛的杭峰,必须在接下来的两场联赛上拿到好名次,才有参加“洲际杯”的资格。

杭峰的对手不是参加比赛的其他选手,而是孙烈和董杨。

虽说全国赛的时候都以省为单位参加比赛,但全国最强的运动员都齐聚国家队,最后能竞争“洲际杯”选拔名额的也绕不出国家队这几个人。

杭峰的实力在出国前比孙烈略差一筹。

两人四周半的难度池基本都满了,在最难的四周半技巧里成功率都只有70%左右,比赛拼的就是谁当天的状态好,能够将顶格的四周半更优雅地跳出来。

至于略差一筹的,就是五周。

杭峰还没开始五周的训练,孙烈四年前就能完成五周1800的跳跃。

孙烈五周一出,杭峰就玩完。

好在五周处于U型池这项运动的“超级难度技巧”里,属于人力能够达到的顶峰位置,即便孙烈四年前能做出1800,四年后的今天,他的成功率依旧要看赛场的状态。

U型池是一个连续五次,以递进方式不断提高难度的赛场,前面的发挥也和后面息息相关。

杭峰想要战胜孙烈也不是没有机会。

至于董杨……四周半的高难度技巧一直掌握不了,除非牺牲了前面所有的技巧,倒是能单独做一个难度四周半。

单练可以,比赛可不兴这样比。

只要杭峰自己不出问题,战胜董杨还是比较简单。

剩下就是葛俊宇和傅宏伟这两个实力相近的选手。

爆冷门的机会不大,他们的对手还是董杨,对杭峰威胁不高。

这次第二站的联赛,杭峰只要不输董杨,第站联赛,孙烈又不会参加,杭峰到时候拿下冠军,洲际杯名额就妥妥地落在他的手里。

这样一盘算,近期训练的方向就有了。

不需要冒险去进行五周的训练,巩固四周半,提高最高四周半技巧的成功率就行。

一连几天,杭峰都这样训练。

第一二天调整状态,适应U型池。

第天开始,进入难度训练,巩固之前的气垫练习。

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水平逐渐恢复。

距离比赛开始还有一周,各个省队陆陆续续抵达赛场,第一个到达的队伍就是南省队。

是的。

杭峰他妈来了。

今年南省的出发时间就比往年早一点,陈虹女士更是先一步出发,来看杭峰。

自从杭峰也开始参加世界比赛后,陈虹女士顿时成了“空巢老人”。

暑假才去了大女儿那里陪了一个来月,开学后大儿子回家就努力修补关系,如今小儿子参加常规赛场的比赛,不到了她主场了吗?更是安排的如鱼得水。

陈虹女士早了队里一天过来,一来就熟门熟路的奔着训练场去了。

彼时杭峰正在U型池上训练,陈虹女士笑眯眯地出现在范总身边,道了一声:“范总,辛苦啦。”

范总一回头:“哎呦,陈总,怎么今天过来?哦,也对,早点来看看孩子。住的地方都安排好了吗?等会儿我把杭峰叫过来。”

陈虹女士摆手:“别别别,让他训练,都临近比赛了还东跑西跑,就得让他知道,想要的更多就要付出的更多,状态怎么样?”

范总笑:“你们基础打的太好,又有天赋,耽搁两天也不碍事,都挺好的。杭会长最近忙吗?怎么没一起过来?”

“跑澳洲去了,那边有比赛。”

“嚯,你们这一家子,忙啊。”

老杭家确实和其他家庭不一样。家里每个人都东奔西走,一年都见不到几次面,但无论是从内部了解,还是外部观察,这个家庭都非常稳定,简直就像是一屋子的“事业狂”,巧妙又和谐的成了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