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国家队的一线(第2/4页)

范总说:“嘿,这可好,来吧,我带着你。”

范总穿着一件过膝的黑色大棉袄,看见杭峰的时候那笑的都能滴出蜜来,他觊觎好些年的“宝藏”可算落他手里啦!

“哈哈哈哈!”笑的的简直有些癫狂,“来了来了,可算来了。”

范总大步流星的上前拎过杭峰的行李箱,随手又放下一边,揽着肩膀将他带到众位教练面前,气势如钟地说:“不用介绍了,杭峰。”

范总将前面几位教练介绍给杭峰,加上范总一共七个人,一位平行大回转教练,一位坡面障碍教练,一位U型池教练,还有两名女队的教练,剩下一位教练负责的内容没有特别说明,想来是个“最佳辅助”。

大跳台和障碍追逐在华国是两个极端。

障碍追逐项目几乎没有开展,属于凑活着上,队里找几个最厉害的就去参赛了,对成绩要求不高。

大跳台则是因为坡面障碍技巧类的选手必须兼项,再从其他项目里挖掘一些好苗子练练,华国在这个项目上的成绩还算不错,男子组属于可以进入决赛的水平。周娜“一姐”则是已经拿到过这个项目的冠军。

六名教练,再加上范总,这就是国家单板滑雪队的核心力量,教练团体。

剩下的助教就多了,这样一个大项的队里,最少都是十来个助教,再加上全队配制的理疗师、营养师、医生和运动科学辅助团队,能有二十多号人在帮助运动员进行最科学的训练。

也就是国家队的资源。

几位教练介绍过,杭峰的目光落在那位U型池的教练上,如果不出意外,这就是自己在国家队训练的教练了。

谁知道,杭峰正看着,范总就说:“杭峰我带着,他的训练进度和其他队员不同,他还有个外教可能下次就过来了,我来沟通方便一点。”

杭峰倒是没觉得怎么样,但明显这位国家队的U型池教练是松了一口气,肩膀清清楚楚的就松弛了下来,脸上也有了笑容。

杭峰不好带。

先出名后入队,很容易不服管教,而且教练和学生需要长时间的磨合,才能给出最正确的训练方案。

杭峰不在国家队住,一个“走读生”很难摸到脉络,换谁都得掂量一下,自己能不能把人带出来。别到了自己队里没出成绩,反而没落了,这落差谁受得了。

范总显然也清楚大家的想法,把杭峰划拉到自己名下,也是顶了些风险。

但这风险和杭峰可能带来的成绩相比,又不算什么。

不习惯国家队的训练方式?

没关系,让你带外教过来。

不习惯国家队的生活方式?

没关系,让你自由来去。

总之,只要你在我国家队名下,跟着队伍的节奏参加比赛就行,剩下的都不是大问题。

特殊人才特殊照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说话间,换好衣服的国家队员抱着他们的滑雪板出来了,身上穿着的滑雪服样式固然不算统一,但每一个在胸口上都绣着小红旗。

这是国家队员的标志,也是他们的骄傲。

范总把人介绍给了众人,早就见到杭峰的国家队员换了一套衣服出来,平静许多。只是女生依旧兴奋热情,男生依旧保持沉默。

杭峰也没想过自己来了就能混出个风生水起。

来抢人饭碗的,谁能高兴。

就说范总为什么急着让杭峰来队里,也是为了培养一些感情嘛。

当初他当着杭峰面说的可不是唬人的话。

国家队里的竞争更凶猛,拉帮结派屡禁不止,欺负新人这种事儿太常见了,而且人不直接欺负,直接孤立你,有通知不传达,吃饭留你单独一个人坐,所有人都知道的消息偏偏你不知道,就这环境谁受得了。

范总只能未雨绸缪,不能让小孩儿对国家队寒了心。

临了,范总点了孙烈的名字:“孙烈,杭峰就交给你了,你带杭峰去更衣室,给他找个空柜子,顺便说一下咱们队的情况。”

“嘶!”有人吸了口凉气,以为范总这是打算磨磨杭峰的棱角,直接把“针尖”“麦芒”的两人放一起单独相处。

这是个糊涂的,只看见表面了。

而且糊涂的还不止一个。

队里有人挤眉弄眼窃笑,也有人扬眉藏着心情。

董杨是眉眼舒展,嘴角上弯。

但也有少数的人看明白了。

范总这是要把杭峰和孙烈捆在一起,优先培养他们的感情,剩下的一切也就不攻自破了啊。

董杨傻逼吗?还笑呢!

算了,管自己什么事,大风往哪边刮,就往哪边飘呗。

孙烈带着杭峰去了更衣室,杭峰拎着行李走在后面,一路没说话,气氛冷的像这雪场的温度。

可是进了更衣室大门一关,跟着温度升起来的是孙烈脸上的笑:“有机会想去南省冲浪,难不难?到时候你教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