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滑板速降”第一场资格赛(第4/8页)

但护掌和护膝都检查确认之后,杭峰的右脚踩在了滑板上,当他发现自己左边的选手是左脚踩在滑板上后,特别地留了一下心。

出发时,要是被对方的脚绊倒,还真就得不偿失。

总之,比赛一开始并不是很顺畅,很多小细节都显得特别别扭。

归根结底还是他对这个级别的赛场很不熟悉,就像他右边的三个人,显然算是认识,正在交谈,这让他们显得很放松。

终于。

裁判吹响了哨子。

这位出发点裁判是“X-games”的专业裁判,又高又壮挺着个大肚子,身上穿着舒服的棉质短袖短裤,脖子上挂着工作牌。

就算这样,他也热的满头冒汗,脸颊被热的浮出一团红晕,T恤的上半截都被汗水打湿成了更深的颜色。

这让他显得更加严肃,而且也很专业。

他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身上移动,确认无误后喊响了口号:“准备!”

发令枪被举高过头顶。

杭峰的身体在用力,力量在身体里迅速地集聚,肌肉甚至将速降服绷出了线条。

一只脚在地上,一只脚在板上,以一种弯曲的姿势,随时准备用力。

调整呼吸。

目视前方。

呼——吸——

“嘟!”

裁判的发令枪像是等了一个世纪般,终于响起。

杭峰脚下猛地用力,蹬着滑板向前冲去。

他蹬板的力量很大,频率也很快。

但其他人也一样。

在他身边的都是职业选手,长期在从事这个运动项目,他们的经验比杭峰更多,赛场状态也只会比杭峰更好。

在全国赛上能够一出发就获得的优势,在这里毫无亮点。

这些人一个比一个更明白什么时候才是上板滑行的最佳时机。

蹬板。

蹬板。

还是蹬板!

杭峰已经用出了全部的力量,但没有拉开与任何一个人的距离,他们五个人以一字排开的队形,并驾齐驱的往前冲。

蹬板的距离已经超出了杭峰在上一次比赛上的最远距离,脚落在地上简直就是一沾就起,这个程度能够带来的推动力已经有限,还容易影响平衡出现失误。

但很显然,这才是开始。

没有一个人上板,在这样的竞速类项目里,哪怕0.01秒的优势,都要拼尽全力地争取。

好在杭峰也不是全国赛的杭峰。

在等待比赛期间门,简对他进行过很多特训,不仅在弯道的处理上更加灵活,对出发点上板的临界点也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认知。

现在,确实还没到上板的时候。

他还可以蹬。

继续蹬!

终于,在又一次的蹬板后,右边3道的选手最先上板了。

当他决定上板,而其他人还在蹬的时候,差距很明显就出现。

他瞬间门落后,杭峰四人滑到了前面,有了半个板位的差距。

但这里也到了极限。

坡度开始增加,下滑的速度很快,已经到了不得不上板的程度。

杭峰也没有逞强,就和其他四人一样,又多蹬了一下后,踩在板上。

速度很快。

超过35迈。

前面不远就是这个赛道的第一个大弯。

弯道的部分拉了安全网,还在地面摆了防撞的泡沫,用巨大的黄色网子兜在一起,摆了一排,非常的醒目。

阳光一照,简直像是发光。

杭峰半蹲下身,手掌探出来,做好转弯的准备。

现在的位置对他不是很有利,他被左右的选手夹在中间门,想要完成一个内侧切入的转弯根本不可能。

而且左右两边挨得那么近,他只能保持一个四号道进,四号道出的过弯,才能够保证自己不会因为影响其他人而被撞。

身体开始绷紧。

过弯是一个非常消耗体力的过程。

完全依靠人力实现转弯的滑板,可以说在还没有进入弯道的时候,控制他的人就要开始一点点地投入力量,控制它在哪里倾斜,在哪里实现大角度转弯,以及在哪里正回来。

看起来好像站在上面的人都靠机械轮子滑动的很轻松,但实际上在高速下想要控制滑板,身体的每个肌肉纤维都在用力。

就连蹲下的时机都有讲究。

杭峰越是深入滑板速降运动,就越是感慨“没有一个运动是简单的”,因为一旦到达职业水准,追求的就是那微小到极致地控制,去和同样水平的人争夺冠军。

但杭峰这半年的进步也是最明显的。

从独自摸索到有教练教导,从只是单纯追求速度,到有技巧地提高速度,以及从板类精通到滑板的单独精通。

他可以训练的地方太多,因而提高的也是最多。

第一个大弯,很轻松就过去了。

而且一点没有降速,反而在出弯的时候,速度达到了50迈。

这个弯他连手都没有放在地上,完全依靠用双腿拧动滚轮的角度,实现流畅的进出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