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极限运动员该有的血性(第2/4页)

大家被他的语气逗笑。

“哈,对哦,你还在读书,高中是吧?高三可是个坎儿。”

“可惜滑板速降没有职业队,不然你走职业,出了成绩还是可以直接特招进体院。”

“还是别了吧,读书好就好好读书,滑板速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发展起来。”

“别说世界冠军,全国冠军也不好拿啊,这次就好好感受比赛,以后这个项目就靠你。”

“对,才读高中,多大?16?这么小?那最起码还能滑个十年,十年以后说不定就不一样。”

说话间,比赛已经开始。

贴着“1号”的选手率先出发,看台上安安静静的,加上工作人员一共也就3、40个人,很多人甚至忙着拍照聊天,都不知道比赛开始。

一个运动项目是否有发展潜力,资本不会去了解你的文化,也不会在意选手们付出了多少,他们只要看见观众是否多,是否热情就够了。

这种场面让正谈论的一群人都冷了下来,杭峰已经好一会儿没听见他们说话了。

有人受不了这气氛,干脆起身:“我去活动一下。”

“我也去。”

“一起。”

东哥叫着杭峰:“去动动。”

杭峰点头,起了身。

观众区和选手休息区就摆放在空地上的凳子,甚至没有靠背,就是那种圆的不锈钢凳子,因为运送方便。

也就大赛组那边摆了一张椅子,然后用塑料的成本不过9.9买一送一的警戒绳区分不同的区域。

质量太差,已经有塑料绳被扯断,落在地上,混着泥土被踩了不知道多少脚印。

杭峰参加过很多比赛,确实这次的比赛,是他参加过的全国专业组比赛最简陋的一次。

他活动身体的时候,甚至看见一些觉得无聊而离开的观众。

这些观众大多是因为元旦假期出来旅行,路过这里看个热闹,然后发现没有什么热闹可看,又起身离开。

就连唐隽也跑到树荫下面看手机去了。

就……一点儿不失望,和他想的一样。

滑板速降就是这样。

一个新运动的诞生,就是这么安静无声,然后在它逐渐茁壮后,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

滑雪是这样,冲浪也是如此,他的父母都曾经从一片鸦雀无声中走过,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终有了今天的成就,路也未到尽头。

杭峰坚持活动了半个小时,再回去的时候,就连选手区里也没什么人了。

他待着无聊,去找唐隽聊了一会儿,又在附近看看风景,再活动一下,两个小时熬的很慢,太阳都挂在头顶上,透着几分毒辣的时候,赵哥才寻过来,远远地喊:“杭峰,准备了,现在叫到16号了。”

16号到21号,顺利也要半个多小时,杭峰揉着眼泪从裤兜里拿出耳机戴上,开始播放音乐调动情绪。

滑板速降需要兴奋,也需要冷静,非常有经验的他,很清楚要怎么调整状态。

听到一半,肩膀被拍了一下,转头去看,是已经比完赛再回来的东哥。

杭峰摘下耳机听他说:“滑完就可以先回宾馆,我还是想上来看看你,在听音乐吗?”

杭峰把耳机递给东哥,这是一首节奏感恰到好处的音乐,杭峰的音乐夹里收藏了三十首几乎节奏感完全一致的音乐,这是他父母为他精挑细选的“战曲”,这大概是有作为教练的父母的优势吧。

但这个音乐在东哥听起来,却有点快了。

他听的眉头直跳:“这么快啊?你别太兴奋了,要注意安全,滑板速降是一个更拼冷静和判断的项目,你应该听点舒缓的音乐。”

说完,东哥就拿出手机给杭峰分享音乐。

杭峰没拒绝,但听了却不是自己的菜,这种舒缓的音乐他听了只想睡觉,只能连连摇头:“不行,要打哈欠了,我还是听自己的吧。”

“不行,你听那个太快了,听我的听我的。”东哥却坚持着,要让杭峰听他的。

杭峰说:“东哥,我有比赛经验,有自己的节奏,这个就很适合我。”

东哥的脸色眼看着就不好了,一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眼神看着杭峰,隐怒:“那随便你吧。”

东哥拿着手机走了,杭峰也顾不上他的情绪,戴上耳机继续听,可惜就听了一首曲子,就被赵哥招手叫过去:“下个轮到你,这里等吧,很快。”

“手机给我给你拿个。”刚刚还在看书的唐隽走过来,将杭峰的手机要了过去,“怎么样?”

“还行,进选拔赛应该没问题。”

赵哥说:“目标高一点,拿个种子,你有那个实力。”

终于,出发点裁判的对讲机响了。

出发点的裁判对杭峰招手:“来。”

赵哥却一副比他还紧张的样子,跟着杭峰往前走,说:“没问题的,你有那个实力,你也不缺比赛经验,场地现在也熟悉了,进弯道的时候注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