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海归”的视频(第4/5页)

国际奥委会为了保护运动员的安全,会有些禁止动作,就比如大U池的脱板动作就是禁止动作。

关键滑板不是滑雪板,脚上没有固定装置啊,就算专业人士也不能保证能带着板一起转体,你身体听话,滑板能听话吗?板掉了还不是要结束比赛。

再说,玩滑板也是滑板大u池的一个核心拿分点。

国内的大U池滑板选手,自然也就不会去刻意练不抓板的技巧,就算练成了裁判也不会更多分,纯属吃多了撑的!

这样一来,奥运选手和极限运动员的区别就出来了。

极限运动员就没有这个规矩,怎么绚丽怎么来,什么更作死就更要去做什么!

翻滚?

脑袋嗑扁了?

没关系,算我自己的。

不抓板?

摔断腿了?

我乐意!

极限运动员在正规运动员眼里,就是一群狂放不羁,脑袋别在裤腰上的傻缺!

反过来,在极限运动员眼里,正规运动员就是一群呆子!

所以也就导致了华国滑板这项运动,明明有专业队,却只盯常规大赛,玩极限运动的又缺少资源,始终没有和国外极限运动员比“谁更不想要命”的实力。

杭峰这个视频整体来说还是偏向规矩的,公园部分的动作难度不大,亮点都在大u池上,尤其是那个540没抓板的转体动作,直接就把极限滑板的圈子给点炸了。

怎么做到的?这不科学?是不是滑板上栓绳子了?还是后期P的?

不抓板可不是一周啊!而是一周半!滑板怎么就这么听话,跟着他一起转呢?

妈的,这板儿一定是成精了!

华国之光啊!

我们也有反科学大佬存在了好不好!

管他的,先吓吓那些老外,别让他们总以为华国无人!

于是吧……所以吧……

杭峰这视频就被转发到外网去了。

国外和国内对极限运动的热爱程度,就是天上地下的两个差距。

国外有很多很多的极限运动团队,就爱挑战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而且已经形成了极为发达的商业模式。

一个极限运动的明星,在国外很多国家,一点都不输给NBA的篮球明星,代言更是拿到手软,上电视、拍电影,一套商业化运作下来,直接暴富。

吸引的更多年轻人进入到极限运动里,蓬勃发展。

杭峰的视频在外网很快就有了不错的点赞量。

国外玩滑板的人多,抓重点能力很强,540转体不抓板这个动作确实很有难度,也没想到还可以这么玩。

第一个去做的人总会吃到一些“红利”。

无数人争相效仿,发起视频挑战。

金发碧眼的大男孩明言挑战540不抓板,拿着手机怼脸拍完,然后上了大U池,第一次不抓板转体,就直接把自己脑袋嗑在池边上,最后头破血流地上了救护车。

感谢这位大兄弟失败了还上传视频,可敬可佩,为杭峰的视频又添了一把火。

那之后就出现了各种【不抓板挑战】。

外国人在追“热度”上也很凶猛。

很多人直接发了自己挑战成功的视频,竖着中指说:“It is so easy”

但更多人表示自己是在做了二三十次后才幸运地成功了一次,而且这期间非常危险,滑板无数次脱离脚下,人直接摔在场地上还好,如果踩在滑板上很容易受伤。

而这种全民挑战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注意,杭峰的视频作为发起人,被提及了很多次。

然后在国外火了的视频,又回国了。

这一次直接由各种自媒体撰稿人发文章,评价华国年轻人让发明滑板的老外们如何追捧,如何喜欢,如何效仿挑战,变成了全球挑战。

多少有点夸大。

但这种话题很符合国内的市场,一发出去关注度就很可观,流量迅速飙升。

【这个小哥哥我看过他视频!】

【厉害,火到国外去了?】

【曾经有个视频放在我眼前我没有珍惜,失去后又后悔莫及,等着,我这就去点关注。】

【华国青年威武!!】

【嗯哼,滑板这一块,也终于有一个让老外模仿的动作了。】

【卧槽,原来这个视频的哗点竟然是这里吗?我就说当时看着哪里不一样呢。不抓板540六六六!】

然后随着自媒体文章的点火,再度被挖出的这个视频,就那么在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时候,顺利冲进了最后一个“流量池”。

登陆各大一线平台!

而此时,距离杭峰发视频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他此刻已经抵达位于华国西南,有火锅之都美称的S省。

同行的只有唐隽。

这又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

对,“又”。

有人有心想来,然而没钱。

有人有钱想来,老师不给假。

最后能不上周五晚自习和周六一天课的,就剩下杭峰和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