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3/6页)

会怎么样呢。”

两位工作人员的笑容凝固,那老婆婆轻咳一声,抱歉道:“看来,是老婆子害了你,对不住啊。”

“这、本来一桩好事,倒是害了人……”记者也叹气。

两位电台的工作人员愧疚地看着时蔓,“这事是我们做得欠考虑了,时蔓同志,你放心,如果电视台那边对你有意见,我们去替你解释、道歉。”

“……我们这就回电台让领导写信给电视台春晚节目组那边,把来龙去脉说清楚。你这是在做好人好事,应该有好报才对。”另一名工作人员也抱歉地补充。

时蔓脸色好看稍许,既然老婆婆没事,她也没空在这儿和他们说太多,连忙找医院办公室借了电话,给团里打过去。

很快,张志新就派了车来接她,紧赶慢赶在最后关头赶了回来。

巧的是,春晚导演刚好在休息室听收音机的时候,听到了电台对这事儿的实时报道,也就知道时蔓为什么迟到了。

所以,他非但没生气,还因此对时蔓多了几分赞许好感。

不是谁都能因为心里的良知而牺牲自己切切实实的利益。

文工团内一片掌声,为时蔓欢呼,也为之倾佩。

换成他们,扪心自问,大概都会文工团这边吧。

……

第二天,这事儿登上了报纸,伴着昨天那两道白光闪过,记者在医院给时蔓拍下的照片。

不过,报纸上的故事没有结局,因为记者并不清楚后来验收得怎么样。

看报纸的人民群众都很关心,要是时蔓做了好人好事,却因此耽误她的工作,那就真是太让人寒心了。

一时间,许多电话都朝春晚节目组打去,为时蔓说情,也要写信寄到文工团来,都是鼓励、安慰或是支持时蔓的,热心肠的人许多。

不少人都说,感谢电台这档节目还有时蔓,让他们也有了“扶老人”的勇气和担当。

既然时蔓当时那么紧急的情况下都选择救人,那其他人有什么不可以呢?没什么比人命更重要。

春晚还没正式演出,就先火了一把,关注度惊人。

春晚导演没想到闹出这么大的波澜,他哭笑不得,很快发表声明,说时蔓迟到的事并没有耽误春晚的验收,让大家放心,敬请大家期待文工团乃至整个春晚的精彩节目。

关心这事的人们都松了一口气,既然两全其美,也就渐渐传成了一段佳话。

可能唯一悲伤的就只剩下刘副导了吧。

他各种排挤、贬低时蔓,想要将文工团节目撤掉的举止让人生疑,虽然回来后他遮遮掩掩找借口解释一通,但第二天就被人举报。

原来,他收了人的钱,保证对方的节目能上春晚。

现在对方上不了春晚了,索性把这件事捅到电视台的领导那里,让刘副导还钱。

刘副导没想到那人决绝到这个地步,居然一点余地也不留,他都快气疯了,也吓傻了,只好到领导们面前去认错求饶,希望能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可以重新做人。

最后的处理结果怎样不得而知,但春晚节目组再也没见过他的身影。

只能说,出节目是为了让观众们喜欢,一旦私心太重,与其他东西挂上钩,就不纯粹,也不好看了。

……

时蔓不在家的时候,总要麻烦邻居王春花帮忙喂猫、浇水、取牛奶,她觉得不太好意思。

再加上她和凌振都不会做饭,总去食堂打饭要走好长一段路,也不如在家里吃方便。

她索性就托人去乡下找了个小保姆来家里,毕竟她太忙,家里的事情都得请人打扫操持,才不至于太乱。

请来的小保姆叫赵芳桂,很年轻,才十七岁,京北乡下人,长得倒挺清秀的,看着也干净爽利,干活儿的确是一把好手。

试工第一天,就做了一桌子好菜,花两个钟头就把客厅打扫得一尘不染,连地板都反光。

不仅这样,赵芳桂的嘴也甜,一口一个“姐”,说话笑眯眯的,泛出两个小酒窝来。

而且她也喜欢猫,对家里几只小猫很有爱心,时蔓也就更加满意。

二话不说,她就决定让赵芳桂留下来。

不过让赵芳桂正式到家里来做工之前,时蔓先带着她去医院进行体检。

时蔓是讲究人,对小保姆的要求也有健康这一条才能放心,尤其小保姆还要做饭什么的,得保证没有传染病。

赵芳桂没读过什么书,从小就在乡下,还是这次被亲戚介绍才第一次进城。

她什么都不懂,之前就对时蔓家的房子感叹一番,来医院也很是惊奇,睁着那双大眼睛,到处感兴趣地看。

时蔓有汪冬云这样的好朋友在医院,不需要亲自带着赵芳桂奔波,只要叫汪冬云请个小护士帮忙,就有人带赵芳桂去各个科室进行体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