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6页)

“娘,永民若是考上了,必会去读大学,到时候,不定咱们啥都不用做,他和陈丽就会分开。”

周桂:“可陈丽也能高考啊,他们若是考到一处,那就真更分不开了。”

苏若楠:“陈丽比我还高一届,这些年,她也同样没有翻过书,她就算去考,也不一定能考上。可永民一样,永民高中毕业才几年,考上的机会比陈丽大。”

陈丽比卫永民大五岁,卫永民上学晚,十九岁才读完高中,所以,这里面不是没有操作的可能,若是永民考出去了,他和陈丽……

再加上他们俩的感情,在陈丽的事爆出来时,就磨得没了。

两人现在看着有点像怨偶,如今凑合着住在一个屋檐下,无非是永民走不出来罢了。

卫家的几个男的,在感情上,都是有些拎不清的。

遇上好的女人,那日子肯定会过的很好,要遇上心思不正的,那就真真要磨死里面。

他公公对婆婆也有点这样子,只是不明显。可她看得分明,每次婆婆稍受点委屈,管你是儿子还是孙子,他都不待见。永华也是这样,那时候,她嫁他时,就说,自己不喜欢干农活,性子也不好,但卫永华却就跟认定了她一样,说没啥,她干不了的,他干……

一句他干,十年了,他还是这样。

卫家男人这种对待感情方式,落到了卫永民这里,就出了事,打了一团死结,没有去帮忙解,卫永民就甭想走出来。

陈丽算计了他,心也不在他身上,他不甘心……

他这情况,只要他们在他后面,稍微推一把,他和陈丽就能分开。

眼下,高考,便是最好的机会。

苏若楠其实并不想管卫永民的事,毕竟他是成年人,她一个大嫂,管得太多,反而招人讨厌。但男人和婆婆,嘴上说着不管,心里却时时刻刻都惦记的,她又哪丢得到开。

所以,这会儿才会想让卫永民去高考。

“他考中了大学,就真能分开?”周桂听到人苏若楠的分析,心里也暗暗琢磨了起来。

老实话,她是真不想要陈丽这个儿媳妇。

太膈应人了。

当初她要不是算计嫁来卫家,她也不会这么不待见她。

所以,这会儿一听到有让两人分开的办法,周桂下意识就认真起来。

“能不能分开,总得试试才知道,况且能考上大学也好,至少毕业后,工作不用发愁,总比一辈子呆在乡下强。”苏若楠没打包票,这种事,谁也说不清楚。

“是这个理,哎,要不是他是我肚子里爬出来的,硬不下心肠,我是真不想管他。”周桂唉了一声。

再糟心,那也是她儿子。

嘴上说放开不管了,但心里又怎么会不惦记,特别是他和陈丽还过得一团遭,一看就没啥未来的情况。

“娘,你回去试试吧,最后一次,咱们就再管他最后一次。要是考上了,隔开了他们,他还放不下陈丽,那咱们就真不管他了。”一旁,卫永华听到媳妇的话,觉得这也是个办法。

让弟弟和陈丽分隔两地,眼不见,心总归会平静下去,不定什么时候就走出来了呢。

若真不出来,那就这样吧。

反正爹和娘还有他呢,他努力挣钱,带着爹娘一起来城里过,隔得远了,看不到他,爹娘也就不闹心了。

“成,我回去和他说说。晚了,睡吧……”

小屋内,娘三个说了大半夜的话,才睡了下。

翌日。

睡得最早的卫子英,反而成了最晚起来的那个。

睁开惺松的眼睛,卫子英在屋里扫了一眼,见奶和爸爸、妈妈都不在,她自己穿好衣服,爬下床,就想出去找人。

手在门把上拉了好几下,都没拉得开,小丫头知道,她这是被大人们锁家里了。

她小嘴瘪了瘪,走到桌子边,垫着脚,小爪子在桌子上拿了一个馒头,然后坐到沙发上,慢慢吃了起来。

馒头还有些温热,这一看就是大人特意给她留的。

这个年头的馒头,那量是真足,一个馒头都没吃完,卫子英小肚肚就被撑着了,她没傻吃,把剩下的小半馒头放到桌上,然后便乖乖窝在沙发上,等大人回来。

出门的周桂和苏若楠,许是惦记着家里还有个小的,没让卫子英多等,俩人就大包小包的回来了。

一回来,周桂就马不停歇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左河湾了。

来的时候,周桂背了满满一背篓的东西来,回去的时候,那背篓还是满满一背,苏若楠早上一起来,就带着周桂去了一趟市里的百货商店,买了不少东西。

几尺布、香皂,油,还有七八斤挂面,凡是家里有缺的东西,苏若楠都一次给补足了,背篓里,还给卫志勇兄弟买了文具盒。

城里上午下乡的车,是十点钟开,不等人的,这会儿已快九点了,周桂担心错了车,一收拾好,抱上卫子英准备去车站坐车了。苏若楠没让祖孙俩就这么走,找厂里有自行车的同事,借了两辆,喊上卫永华,两口子一起把老人和孩子送去了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