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2/3页)

奉青君撤离之令的吴炎,带人将萧兰坊内的一应情报痕迹都给销毁掉之后,安排数十个最重要的人随他悄悄从密道离开,然后在坊内纵起大火。

大火燃起的时候,萧兰坊内绝大部分的人还都一无所知。

这确实是无法,陈晏的八百私兵已经进驻池陵,他们撤离的动作绝不能太大。

一旦引起陈晏的注意,那就是全盘倾覆,一个都跑不掉。

眼看多年经营,一朝尽毁。这些管事如何不惧?纷纷磕头如捣蒜,额头上都是斑斑血迹。

青君眼帘也未抬,手指轻轻一拂。

随着这个动作,几个灰衣人走上前,在那几个正哭叩不休的管事身后,一人一剑,穿胸而过。

剑出如电,那些人直直扑倒在地,再无声息。

灰衣人每两个抬起一具尸体。随着他们沉默无声地走出屋舍,那还未干涸的血迹一路滴落,在静得落针可闻的屋内,那一滴一滴鲜血溅落的声音,就像是绵绵无绝。

尸体被抬走后,数名仆婢上来飞快地将地上的血迹清理一净,又静悄悄地退了下去。

青君放下了手中的画卷。

刚才,无论是那些管事怎样嘶声哭求,还是他们的尸体被抬出屋子,青君都连一眼也没有瞟向他们,而是一直垂着眸,静静地看着手上的这张画。

这是萧兰坊的管事,当时在发给上峰的信报里,夹着的一张顾凭的画像。

青君道:“你们看看这幅画。”

站在他左侧的方脸男子,闻言立刻捧起画卷,交给了阶下站在首位的灰衣人。那人看过之后,又将画传给了下一个人。

青君那温柔如流泉的声音徐徐响起:“这个人名叫顾凭。”

他轻声道:“他的才智,在我平生见过的人里,可以排进前三。”

这话一出,下面的十几个灰衣人都愣住了。能站在这里的人,都是跟随了这位少主多年的死忠和心腹,他们很清楚这个生而聪慧,算无遗策的青年,他刻在骨子里的高傲和目空一切。

这么多年,便是能让他入眼的,也不过一掌之数!

这还是第一次,他们从青君的嘴里,听到这样的评价。

青君道:“你们日后如果见到他,或者手头有任何事,与他牵涉上了关系。无论大小事,一律以最快的速度报予我知晓。在没有我的命令时,任何人不得擅动。”

众人齐声应道:“是!”

青君:“退下吧。”

很快,屋内一空。那些灰衣人都退了下去,吴炎却没有走。

青君:“怎么了?”

吴炎摇了摇头:“没什么,总是有些心意难平罢了。”

那萧兰坊,是他们在汝州经营的最大的一个情报机构,如今却生生给毁了。刚才一屋的灰衣人,每个人都是一脸的痛色,也只有青君还是神色如常。

青君忽然道:“你可知,陈晏为什么要把他那八百私兵调开,自己隐瞒身份进入池陵?”

吴炎:“或许是他不想惹人注意。”

青君弯了弯唇:“是啊,他想做的事,是不能大张旗鼓去做的。”

孟氏谋逆一案如果真有内情,王显明就算真的在其中扮演某个角色,他也不会是那个幕后布局之人。他还不够资格。

在他背后还有别人——而那个人,或者那些人,是绝不会允许陈晏继续查下去的。

正是因为知道这一点,陈晏才会一改他往日的作风,遮掩身份行事;所以,顾凭才会一进池陵,就事事由他出面,而将秦王一系的人都给隐在暗处。

所以,就算是对余家动手,他们也选了一个跟余家素有旧怨的袁五郎挑头,而尽可能减少陈晏在这件事中出手的痕迹——就是为了不让那些人在察觉到他们的动作后,做出什么阻挠之事。

青君悠悠轻柔地道:“可惜,今日萧兰坊的火一放,这动静就瞒不住了。”

*

萧兰坊的大火,足足烧了一天两夜。

这个拥有无数倾城的美人,曾经令数不清的文人骚客都醉心倾倒的青楼,忽然被一场奇异的大火焚烧殆尽。几乎一夜之间,各种各样的流言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护卫问道:“如今流言纷纷,可需要去压一压?”

顾凭:“不用,也压不住。”

确实压不住,青楼,大火,这本就是百姓茶余饭后最感兴趣的话题。

何况,青君这把火已经打草惊蛇,他们如今没有那个时间,也没有那个精力再去顾及这些纷纷流言了。

顾凭说道:“去一趟府衙,让那些审问王显明,董敬,还有那一干幕僚的人抓紧些。我估计再过几日……情况或许会有变!”

那护卫听懂了他的意思,深深一揖:“明白,属下这就去传令!”

他们表面上查的是余氏的案子,实际上借着将王显明网罗进来的功夫,是想挖出他与孟氏一族旧案的关系。这些事,顾凭是不便插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