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郎峰的人生前二十九年,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学习上面他没让人操心过,让作为大学教授的郎任宁都挑不出毛病,待人接物也远超同龄孩子。唯一的小磕绊,就是刚刚上中学那一年,他谈了一个拉过小手的“女朋友”,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女孩。

这个发现本身并不能算是磕绊。郎峰自己知道这个事实以后,消化了几周的时间,然后第一时间就跟父母还有妹妹说了。说完以后,郎任宁照样看他的书,江滢照样和朋友煲她的电话粥,好像他说的事情和“晚饭不在家里吃”一样寻常。

他和郎逸去的青年教会周末会举办主题演讲,给青少年一个机会表达自己对信仰的理解和看法,也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场合。几周以后,轮到了郎峰,他耐心准备了几个晚上,然后分享了他对同性恋爱和基督教义的理解。

讲完以后,负责主持活动的那位牧师明显愣了一下,然后在一片尴尬的寂静中,感谢了他,没有点评也没有让大家讨论,就请了下一位上台。

一切结束后,郎峰又追上去问了他对自己分享的内容有什么看法。教会负责人当着别的孩子的面不好说什么,只好敷衍回答。回到家以后,他垂丧着脸把这事跟父亲郎任宁说了。

郎峰当年十六岁,任何事都要据理力争,追求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

他记得,郎任宁当时在备课,却放下了手里的讲义,要求郎峰把自己当成观众,重新讲了一遍。他做完以后,郎任宁夸奖了他。郎峰又问他:“所以是我错了吗?”

郎任宁说:“你没有错。”

郎峰是有疑惑的:“可我在书本里找不到答案。”

郎任宁当时的答复他记得很清楚,不仅是他的答复,更是他说话时的神情和语气。

郎任宁说:“有些东西的答案不在书本里,是在心里。”

第二天,郎任宁和江滢带着郎峰、郎逸换了一家教会。那家教会离家更远,所以每次郎任宁都要早起二十分钟开车送他们,可是他风吹雨打不动,一直持续到了郎峰上大学。

郎峰给周其琛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正在阿姆斯特丹骑自行车看郁金香。郎峰说他来得正好,三月中旬是郁金香刚刚开始盛放,不用去什么景点,很多花园就有。他们一路骑一路停,在中心区北边的时候,郎峰带他绕了个路,到一家教堂前面停下来。那就是他去了三年的教堂。

教堂的外面,也挂着一幅彩虹旗。

周其琛突然说:“进去看看?”

那是个周中的下午,所以教堂没有活动,正常对外开放。郎峰带着他停好了车走进去。教堂所在的建筑出人意料地摩登,这和周其琛脑子里面预设的想象根本不一样——光线透过天窗和彩窗照射进来,空气里的灰尘反射出无数道的光束,或彩色或暖黄,像是神明打翻了调色盘。他想象的逼仄,阴沉,呆板都没有,只有光明。

抬腿走近教堂那一刻,周其琛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他在逐渐拼凑郎峰的过去。而他的每一片拼图、每一个谜底,都和他猜测的一模一样。如同一道简单的公式,他输入的一定是这样的经历,才能输出如此结果。

可虽然都猜到了,他却丝毫不觉得乏味。提议来阿姆斯特丹的时候,他主要想的是多一些时间和郎峰在一起,没想到这趟旅行有这么多的附加价值。

和郎任宁的见面就更是如此。周其琛对郎任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都好,但就是有点不太像父亲。别的什么角色都行,大学教授,人生导师,或者专注于书本的研究员,可就是不像父亲。

可能是因为,郎峰跟他爸之前太客气了,父子之间偶尔开开玩笑,但大部分时候气氛严肃。郎任宁每天都是雷打不动的白色衬衫,而郎峰时至今日在家庭聚餐的场合都要穿带领子的衣服,他们都是注重场合的讲究的人。周其琛看着郎任宁的时候,从里面看到了一百个郎峰的影子。

听说郎峰要带男朋友回阿姆斯特丹,郎任宁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他们去运河划了船。周其琛看着郎任宁把白衬衫的袖扣都挽起来,在大太阳底下划船划得汗水浸湿了衬衣后背,就觉得非常可爱,特别和蔼。

那天晚上,几个人回到了郎峰在阿姆斯特丹的公寓里面,在他家里面烤披萨。周其琛本来就是打死都不会下厨的类型,如今也只好硬着头皮上。郎任宁一边给他们两个人布置任务一边聊着闲天,时间倒也过得挺快。

“小周喝不喝一点?”披萨放进烤箱里了,周其琛在忙着擦桌面,郎任宁却从酒柜里面拿出了一瓶酒。

周其琛下意识想拒绝,看了郎峰一眼,又应下来了。

“沈阳的冬天冷不冷?”郎任宁一边开酒瓶一边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