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化肥(第6/6页)

到了化肥厂一看,负责发放化肥的果然不是原来的化肥厂老板,看着就像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对于这个【一家人买三百斤以内的化肥不需要粮食】的规定管理十分宽松,梁康时就见到不止是一家人把自己家尽量拆开,老两口是一家,小两口是一家,这样就能用钱买六百斤化肥。

工作人员也是知道的,也没去管。就算没人愿意来买化肥,他们也得想办法把化肥发下去,粮食歉收不仅是村民的损失,也是所有人的损失。

随着化肥一起到手的还有两包种子,梁衔月把其中一个扁扁的袋子拿出来,这种子包装上没有什么图案,只有四个简单的大字:高产丝瓜。

剩下的种子包装更简陋,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包装,就是拿塑料袋装了一下,里面是一些看起来像生姜的东西。

发高产丝瓜的种子还可以理解,丝瓜本来就是亩产量极高的蔬菜,照顾的好一亩可以收上超过万斤丝瓜。但是这个姜是怎么回事,调味料也不是什么必须的东西。

梁康时从袋子里掏出一个团在一起的生姜仔细看着:“我觉得这东西不是姜种子,我应该是在哪见过,让我想想。”

还没等到他想出来,另一边已经有工作人员拿着大喇叭向大家介绍刚才发下来的种子。

先讲了丝瓜种子,在场的都是农民,不至于连丝瓜都不会种。工作人员只简单介绍了几句,重点指出来丝瓜在结果盛期时需水量大,让村民们可以把用过的生活用水浇在丝瓜地里。将来种出来的丝瓜自己吃不完,政府会定期派人下来收。

梁衔月听见旁边有人奇怪的嘟囔了一句:“这有什么好嘱咐的,洪水刚过,井水都快冒出来了,还用得着把什么生活用水倒菜地里,城里人就是环保意识强,懂节约用水哈!”

现在倒是不缺水,以后未必。梁衔月在心里嘀咕道。

接下来轮到了那个疑似是生姜的种子,工作人员的介绍这个种子原来叫做【洋姜】。

洋姜只是长得像姜,和姜的味道千差万别。别看它名字里带着一个姜字,其实学名叫做菊芋,从生物学分类上和姜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它质地脆嫩,口感脆爽,因为富含淀粉,所以尝起来有一种甜味。

梁康时想起来了:“小时候我吃过洋姜做的咸菜,咱们家倒是没种过,不过我听说它露出地面的地方长得跟向日葵似的。”

刚刚仔细听讲的梁衔月点头:“人家说洋姜是菊科向日葵属的。”

那边工作人员继续说道:“洋姜耐寒耐旱,生命力极其顽强,对土壤要求不高,而且是多年宿根型草本植物。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一次播种以后,洋姜就会迅速繁殖,可以达到每年20倍的繁殖速度。在零下40度甚至更低的低温中,埋在地下的块茎仍然不会彻底死亡,第二年还会再长出来,遇到极端干旱的情况,产量会降低,但同样不会死亡。

乡亲们把洋姜带回家,可以种在院外平时不种菜的地方、甚至是路边。将来就能收获地下的洋姜,地面上的新鲜茎、叶还可以做饲料。

不过要注意的是,洋姜要种在沙地上,种植之前最好先铺一层沙子。”

工作人员仔细讲解过后,大家都对这个生命力十分顽强的洋姜种子十分感兴趣,大多数村民都准备试着种上一些。

等人群散去以后,旁边的另一个工作人员问道:“你觉得推广种植洋姜能缓解粮食危机吗?”

刚刚讲解的工作人员沉默了一会儿,耸了耸肩:“上面也没指望一个洋姜能解决问题,主要还是看中它防风固沙的效果。”洋姜的根系十分发达,西北地区的防风固沙工程,有一部分就是依靠种植洋姜。

刚才发问的工作人员点头:“这一个冬天过去,植被毁坏太严重了。”

整个市里几乎找不到一棵完好的行道树,农村附近的山坡一片一片的秃掉。以后的气候再恶化下去,能存活下来的树木会更少。

“但愿推广种植洋姜能起到一点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