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第2/4页)

书芳取“凝望”、“理事”、“端坐”、“含笑”四幅;阿娜日则取四季景象与赏花、叩佛、炙肉、骑马四事结合;黛澜得“静坐”、“拈花”、“抚琴”、“拂雪”四主题。

合做一套十二幅美人图,敏若画技多年来勤加练习并未落下,画出来成品堪称上品,若放到后世,再加上紫禁城出品加持,放到拍卖行卖个大几千万都是保守估计。

画作成之后,敏若摸着下巴欣赏自己的称过,美滋滋地如是想。

那都是后来之事了。

今年对康熙而言似乎注定是个喜事多、烦忧事也多的年份,不过在此刻,看着干燥后僵硬如铁刀箭不入的水泥坨,康熙强抑内心之狂喜,只想让这种烦忧事来得再猛烈一些。

推出成舟的水泥的机会赶得很巧,正赶上罗刹国要有动作,康熙头疼于军防要事,而水泥之坚,在军防上可以发挥许多功效。

康熙为之狂喜,对成舟的赞赏态度也是一路飙升。

见他厚赏看重的态度分明,蓁蓁才心内稍定,一边按捺住心中的激动,静静蛰伏,等待下一步动作的时机。

蓁蓁为成舟之事忧虑至极,是因为她希望为成舟搏一个好结果,也对这次的“试探”寄予重望。

而对康熙来说,这件事处理起来并不麻烦。

靳成舟拿出了水泥,此为一大功。而小小年纪能有条有理地细数天下水脉,提出并不荒唐的治水想法,多少证明了她在这些方面的天分。

看在功劳和天资上,他大可以让靳成舟去实地学习一番。

靳成舟做的《治水疏略》在康熙案头待了一日,康熙从头到尾翻过,看完了,谈不上信或不信,少年人轻狂嘛,总爱夸大笔上结果,但有些事,做了才知道究竟如何。

他当然不可能冒着失败的风险直接叫靳成舟去参与治河——除非敏若穿越回前世那个世界,批发十斤蛊虫回来给康熙下药,不然绝无此种可能。

但有容慈、静彤、瑞初、舒窈……许多例子在先,康熙愿意给成舟一个去实地观摩学习、累积经验的机会。

只是个女子罢了。

江南百姓能为靳辅修祠,靳家子过去了立刻声望不凡,但靳家女……总是会为他人妇的。

若去江南之前已为他人妇,那就更不足为虑了。

就是这机会要怎么安排,才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呢 ?

康熙摸着下巴盘算着,他一时半刻还想不到卖儿子身上,书芳的引导措施本来都蓄势待发了,忽然有人横空出世,帮助康熙想到了。

这位大善人——总归是让敏若颇为无语的。

而蓁蓁则恼得头发丝都快立起来,手指尖轻颤,又气又恼,眼圈发红:“让成舟去给胤祯做侧福晋,她是怎么想出来的?她怎么能开得了口?!”

水泥横空出世,靳家女之名在京师大振,她所做的《治水疏略》也传出两本去,因多半是靳家故交,也都是蓁蓁筛选过的人,暂时倒是没出现什么不好的言论,大多还是赞许夸奖的。

成舟的年龄摆在那里,她就算写得狗屁不通似乎也不是什么罪过——顶多被人念一句有辱门楣罢了。而她的文字颇为端稳,行文间毫不见急躁,细细读来似乎还颇有可行之处,在读者对她本身就抱有善意的前提下,当然会引来夸赞。

甚至有人说她是“虎祖无犬孙”,敏若听到后愣了一会,竟然没分析出来这究竟是真心实意的夸赞和嘲讽。

毕竟这年月,大多数文人还是很讲究文雅的,赞人家晚辈后生也要赞得引经据典,引的典籍愈风雅、愈高深、愈少有人懂,就说明他水平越高。

通俗些的当然也有,虎父无犬子还算过得去,但引来一个“虎祖无犬孙”,好像多少有些轻视嘲讽的意思在里面。

好在目前异声尚少,众人不知康熙心里的打算,更多人只将成舟当做一个寻常才女,称赞两句,便不再留心。

但这也并不影响成舟的声名在京师中愈传愈高,水泥之功是人肉眼可见的,无论用在水利、军防还是寻常铺路一类民生,都会成效喜人。

京中出了一位有如此声名能耐、又出自大家的闺秀,各家的命妇都将目光放去想要聘为自家儿媳,宫中有人动心,似乎也不足为奇。

……此处省略被气得胡言乱语的蓁蓁。

敏若盯着小茶炉滚了,便伸手去提起来添茶,蓁蓁不断做着深呼吸,情绪冷静下来一些,却还是被气笑了,咬着牙陈词总结,“可真是我的好、额、娘、啊!”

“好了五姐,你在这气有什么用?皇父想用成舟,也无扶持十四哥之意,怎么可能应德妃娘娘之求将成舟赐给十四哥做侧福晋?”舒窈道:“你有在这急的功夫,不如出宫去联络十哥,防范朝中有人借此机会趁乱生事,想要顺水推舟灭了靳家这‘东山再起’的机会。当年靳文襄公老大人,树敌不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