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第3/4页)

赌到最后,赢了,至少有成舟一个青史留名、蓁蓁一个开局顺利,败了……则也无外乎是一场骂名。

但靳家有奉养着的在治水上老练的幕僚,都是当年跟着靳文襄公风雨中闯荡过的,他们都看过成舟的方略,也为她参详过,至少目前成舟提在方略里的法子,可行性都是极大的。

书芳思忖半晌,道:“我明白了,姐姐放心。”

书芳总是叫敏若放心,有时敏若想想,好像她自己都数不清书芳一年要叮嘱她多少声“放心”。

但不得不说,每每听到书芳如此叮嘱,她心中还是会有一份“吾家有女”的欣然骄傲与得意。

包括对黛澜和阿娜日,她有时也隐隐会有类似的兴趣,这难道就是传说中不纯洁的友谊吗?

我把你们当姐妹,又把你们当我崽。

书芳自幼长在敏若身边,隐隐察觉到敏若对她的态度有时候和看容慈她们好像有些像,但又完全不在意。

谁烧得糊涂时抓着敏若的袖角迷迷糊糊喊过娘,她此生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

为保完全,成舟之事书芳未曾与胤礼说透,只隐约暗示了一点,胤礼对自己未来福晋是完全没有要求,他对感情之事就是七窍开了六窍——还有一窍未通。①

甚至连书芳的话他都没太琢磨明白,答应了数声“额娘您做主便是”,便有些在咸福宫坐不住了。

书芳看他屁股底下有钉子的样子便气不打一处来,甩手叫他麻利滚,然后给了敏若回馈:“那小子答应了。”

敏若总觉着这“答应了”三个字好像有些猫腻,但事关紧要,她也没太追根究底,点点头,终究是松了口气。

其实成舟毕竟是汉军旗出身,哪怕有献水泥方的大功,意在于朝廷中一展身手的皇子们也不会愿意迎娶成舟为嫡福晋——他们总是更倾向讨一位满洲大姓著族出身的格格。

但会不会有人将心思打到成舟身上,想许出一个侧福晋的位子换取巨大的利益好处,可就说不定了。

敏若命人加紧了对德妃的监视,嘱咐成舟事发之后,德妃的一切言语行为都要报与她知道,做好了防范的准备。

宫外这些事情则自有应婉留心注意,众志成城,她们至少要保靳成舟全身平安而退,不受流言蜚语与前朝倾轧之扰。

这时候,水泥的重要性就彰显出来了。

如果没有水泥,康熙是不会在意靳成舟这个人的,哪怕她献上的方略确实可行,也顶多是送到河道衙门让他们参考研究。

而靳成舟,却很有可能成为风言风语攻讦的对象。

“此非女子应为之事”。

这一句话就足够了。

但有了水泥,一切就大不一样。

若说治水方略只是笔上功夫,让人看不出深浅,水泥可是实实在在的真家伙,就摆在那里,任人来试,谁也不能闭着眼睛说这东西不好。

虽然万事皆备,但要走出这第一步,蓁蓁还是十分紧张激动,因而在提前很长一段日子里自觉减少了入宫的频率次数——她自认那点养性功夫在康熙面前是绝对不够看的,别再被看出不对来,岂不是坏事了?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康熙四十八年的选秀盛会拉开帷幕,书芳身为主持宫务的四妃之一,在惠妃颓废、荣妃疾病缠身意志消颓之时,当仁不让地与宜妃一起担起了这次选秀事务,成了后宫名副其实的顶梁柱之一。

今年又是为胤礼选福晋,宫中嫔妃对她多有打趣,都道“劳累”,还有许多试图给书芳介绍自家侄女、外甥女等亲戚家女孩。

虽然胤礼早早被过继出去,注定与大位无缘。但嫁过去之后就是稳稳的安亲王妃,安亲王府也是底蕴不俗,康熙又疼胤礼(至少表面上),煊赫光耀甚至远胜过嫁给寻常皇子。

毕竟康熙子嗣众多,皇位可只有一个。

若嫁一个无缘皇位的,还未必比得上安亲王妃的日子呢。

与此同时,敏若这边也有不小的烦忧。

法喀与海藿娜在八月里终于带着舒钰与浩荡的行囊车队回到京中——斐钰夫婿虽然是旗人,但他与肃钰都在水师中任职,一时是回不来了,斐钰自然也留在粤地。

如此她和肃钰还能互相有个扶持,也算一桩美事。

法喀举荐上去的信任广州将军是有几分掌军练兵的才干的,与他素来也有几分交情,倒是不怕过去之后为难法喀留下的儿子和女婿。

但肃钰未曾回京,京中可有人失望着。

胤礼是时下抢手的紫禁城钻石王老五,肃钰可也不遑多让——他与胤礼年岁相仿,但因法喀和海藿娜都不急,他无心男女之事,便没为难他,因而肃钰如今还是个没有婚约的单身汉。

正是这一点,让他成为了京中许多人眼中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