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第2/4页)

敏若对婴儿辅食的印象已经停留在很久之前堂姐家孩子吃的,记忆比较模糊,能折腾出来的也有限,但还是尽力与乌希哈研究,保证给安儿更多的营养。

她私底下揣测,清宫孩子夭折率高,未必没有抚养人不敢随意给添加辅食、全靠人乳喂样的缘故。

康熙虽然亲自抚养过太子,但太子的喂养宫人更是精细小心非常,一切但求稳妥,哪敢给多吃什么花样,一岁上下才敢给吃蒸蛋,然后就是米粥、面汤,哪怕天家皇子也没有太大的排面。他自个小时候也是这么吃过来的,如今印象已不深,只听乳母絮叨过,如今甫一见敏若这个阵仗,一时讶然。

许久,他才道:“你太小心了。”

他其实想说小儿子好命,又或者是想说敏若费心太多,但想了许久也只说出这五个字来,心里莫名地竟然有些羡慕起这小儿子。

但他还是问:“问了太医了吗?”

“与几位太医商讨着做的。其实民间百姓的孩子,没有宫里孩子这样的条件,母亲乳汁不足,又找不到牛羊乳的,就只能指着米汤了,不大点就开始吃野菜羹的也不是没有,大些能有米粥吃的都是好人家了。孩子本是不必养得十分精细的,越是精细,孩子才越难为人。”敏若说得婉转,但“难为人”指的是什么,康熙也清楚。

康熙听了她这话,默默一时不知想些什么。但话题没继续下去,他回过神来,随意瞥到北窗下案上摆着的料子,道:“这料子从前没见你穿过,颜色也不大鲜亮、花样也不新鲜,怎么还找出来摆上了?”

敏若笑道:“哪是我穿的呀,是老祖宗赐给小阿哥做衣裳的,说这绢布最柔软,给小孩做衣裳最好。”

康熙看了看在襁褓里小脸蛋睡得红扑扑的小儿子,笑道:“老祖宗还真是挂念着他。这段日子时常问起他,今儿早晨去给老祖宗请安,老祖宗又问起安儿了。”

敏若笑道:“是,老祖宗也常遣苏麻姑姑与太后身边的阿朵姑姑来瞧,只可惜这小子如今一日里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睡着的,几次来都正赶上他睡觉了。也想带他去给老祖宗瞧瞧,但这寒冬腊月里的,也怕出门叫他受了凉。还是得等开春,天气暖和些了,我再带着这小子去给老祖宗瞧瞧呢。”

康熙一扬眉,“太后身边的人可难见,怎么还来瞧他……阿朵姑姑回回都同苏麻姑姑同来吗?”

敏若见他扬眉,心中略定,继续笑道:“可不是吗?回回都是同来的,我这往前与阿朵姑姑见得还不多,问了迎夏才知道,原来是太后娘娘的陪嫁,侍候多年了。从前倒是没怎么见到过。”

康熙神情恢复如常,笑道:“你是没怎么见过,自胤祺养在太后宫里,太后出门都不怎么带阿朵姑姑了,只叫她看着胤祺呢。她原是太后身边的得力人,太后处处都离不得她,也只有叫她照看胤祺才能放心。”

敏若笑道:“若不是皇上您说,我还不知道呢。”

“你哪能知道呢……”康熙喃喃一句,又道:“难得,想是太后也很喜欢胤俄。”

敏若道:“太后是喜欢孩子的,瞧把五阿哥看做心尖子似的。安儿是占着小、占便宜了,我回头还得与宜妃分说分说呢,别她心里为五阿哥吃醋了,又来与我酸言酸语的。”

康熙眼里才带上笑意,“恬雅马上到了入学的年岁了,宜妃如今可不敢跟你耍小性儿了。”

“那可得谢谢您给我这拿捏宜妃的大好机会。”敏若殷勤的挽袖子表示要为他揉肩捶背,康熙怪受宠若惊的。

眼药算是给上上了,能发酵到哪一步还是看太皇太后接下来的动作。

不过这几年每逢冬日太皇太后的身子都不大好,敏若估计她不会耽误多久。

现在每每与康熙提起安儿,恐怕是已经在铺垫了。敏若愈发确定自己的猜测,送走了康熙,坐在暖阁的炕上回头透过窗子看康熙往出走,嘴角挂着意味不明的几分笑。

孩子还小,现在正是她在康熙那往亲人路线上走的最好时机,而最巧的,是康熙所缺的,安儿都会有。康熙的额娘没有给康熙的,她都会给安儿。

不就是家庭的温暖吗?她这可以成吨批,想感受不要钱。康熙对美好的东西没有破坏欲,敏若可以放心地步步经营,以此来打动他。

哪怕她不费心思,其实太皇太后也是注定养不成安儿的,康熙心里给与蒙古挂钩的皇子下了判决书是一回事,他不愿太皇太后将科尔沁与果毅公一脉绑在一起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信重法喀、与先后有情分、对太皇太后有孝心,但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①,他也绝不会容许两股大势力在他身畔结盟。

但凡露出一点小火苗来,就一定会被他掐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