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3页)

只要日子越过越好,这么点累算什么,他甚至还可以再累一点。

趁着周围没人,林言一边吃一边小声道:“大嫂,你的工钱从今日起翻倍,每日四十文。”

林大嫂手里的碗都快吓掉了,林大哥每日起早贪黑在制盐工坊里做工才十文钱,他这跟着言哥儿每日只干几个时辰,就能拿四十文?

而且他只是帮着做些杂活,和林大哥那些体力活比起来不知要轻巧多少倍。

“言哥儿,你先前给的二十文已经很多了,我也没做什么,怎么好拿你这么多工钱?”

林阿爹不方便开口,便只在一边听着。

“不多的大嫂,我是按分工来的,你做了这么多活就该拿这么多,再说了你不是还要送海贝海壳去读书?现在多存些钱将来也松快些。”

在这个时代读书还是很花钱的,尤其是跟科举有关的,一本印刷书随随便便就往一两银子去了。

还不算给老师的束修。

这也是先前章墨远写出来的注解书能卖那么贵的原因。

一本注解书能抵上一个老师几十节课了。

既省钱又省时间。

最近章墨远不在,镇上的学子们可是日日都盼着他回来呢。

林大嫂听到这里也不说话了,只感激地点点头。

林阿爹继续吃自己碗里的东西。

经过今天后,林言在溪首街可是真正出了名了,毕竟今天只要在溪首街的,哪怕只是路过,哪个没有领略过烧烤的香味?

这根本不是酱料能比的。

当然,也有有心人特意记下了林言的做法,买了蒜蓉辣椒酱打算回去自己做,但一来烧烤炉子很贵,二来自己不管怎么做就是做不出一样的口味,林言那手仿佛有魔法似的。

最后只能无奈放弃。

其实林言之前就想过这些,所以他特地改了蒜蓉辣椒酱的配方,今天的这种更适合烧烤用。

*

蒋老板给林言送烧烤炉子的时侯就说过要尝尝林言的手艺,但他今天太忙,在林言快收摊的时侯才到。

不过他本来也只是想和林言交个朋友,对吃并没有多少期待。而且他家条件在盐海县也是数得上号的,从小就吃着好东西长大,口味挑剔得很。

“言哥儿,听说你今天可是闹出了大动静啊。”

蒋老板嗓门大,人还没到声音就先到了。

林言笑的有些遗憾,“蒋老板你来晚了,我们都快收摊了。”

“没事,我随便尝一口就好。”

林言把剩下的一些材料放到瓷盘里,和刚才给自己做的差不多,拿蒜蓉辣椒酱一拌,满满的一盘子。

蒋老板接过,面上虽然笑呵呵的,但其实心里有些担心。

这也太多了,吃不完可就让人下不来台了。

他本来真的只是想尝一口的。

林言把盘子递给他以后就继续去整理东西了,并没有像寻常人一般用期待的眼神盯着他瞧。

蒋老板松了口气。

他先吃了一口虾,随意嚼了两下,然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这味道也太特别了吧。

蒋老板挑着别的又吃了一大口,鲜香爽辣的感觉立刻就把他的口腔给塞满了。

不知不觉,蒋老板就闷着头把那一盘子全吃光了,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

“言哥儿,你今天全卖完了啊?”

“是啊,你明天早点来,我给你留生蚝和扇贝。”

蒋老板眼神都恍惚了,太香了,他刚被挑起了口欲,林言就告诉他没有了。

这跟他来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怎么会有这么奇妙的口感?

难怪今天去他那儿的几个老友一直在念叨,这是真好吃啊,他还当是他们少见多怪呢。

明天一定要早点来尝尝那生蚝的味道。

林言可不知道蒋老板经历了这么复杂的心理变化,他和林阿爹林大嫂把小推车寄放在马老板家里,然后三人便回家了。

林言粗略估摸了一下手头的钱,笑道:“等再过些日子,咱们就可以去镇上买一间铺子了。”

林阿爹笑着点头,过去这种事他做梦都不敢想,但现在似乎也就是近在咫尺的事了。

林大嫂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言哥儿,等你买了铺子,我还能给你做工么?”

林言买了铺子以后林阿爹自然就和林言一起搬过去了,到时候只有他每日需要往返。

先不说租用牛车的钱,他一个哥儿每天来来回回地总归有些不踏实,他相信如果他提出来,林言一定会答应让他也搬过去,可他又放心不下海贝海壳和林大哥。

林言知道他的顾虑,提议道:“不如让大哥也一起来?正好把阿爹的活分给他一些,我每日给他二十文。”

“等二哥三哥回来,咱们卖的东西会更多,到时候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也可以一起来,我都给他们发二十文。”

林阿爹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其实他早就有这样的想法,毕竟都是自己生的,但他不好意思和林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