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6页)

有一次,她在潘老师的课堂上晕了过去,是他在学校食堂给她交了一年的伙食费。

可以说,她吃了他两年的饭。

并且没有课的时候,他还教她拉小提琴。

她听说有个在团里拉小提琴的,在外面收学生,不仅要给他送礼,还要拿钱交学费……她在潘老师这免费学了两年。

她在他身上感受到了死在洪水中爷奶……那种来自长辈的东西。

潘良拿到包袱后,就把门从屋里给关上了,这个时候,牛棚区没啥人,都去干活去了。

只有隔壁的老杨在屋里,他也是病了,病了好多天,一直不见好。

他没想到这个学生给他拿了这么大的一个包袱,包袱一打开,只见里面还有一件厚棉袄。

厚棉袄下面,是摞起来的油纸包。

有点心,有肉,还有白面馍,煮鸡蛋……药。

他整个人都呆住了,包裹里的东西,铺满了半张床。

等和他同屋的人回来后,见他身上多了一件新棉袄,

“老潘,你哪来的新棉袄?”

潘良和他在一块住了这么些年,俩人是难兄难弟,他平时没少吃他的救济。

这事也就没瞒他,和他说了。

“你这个学生,人也太好了……”

老徐是真心为潘良感到高兴。

同时也羡慕他有这样的学生。

他当年在大学里教的学生也不少,可就是没有一个雪中送炭的。

他被下放到这,就连他媳妇,闺女儿子都急着和他撇清关系。

他就是一个孤家寡人,这些年,只有一个在城里当工人的大哥,时不时的给他寄点东西。

潘良比他更可怜,几年来,压根没有人给他寄东西。

“快来尝尝我学生给我送的枣糕……”

潘良拿出了一个油纸包,里面的枣糕松松软软的,颜色很好看。

老徐尝了一块,这个年仅半百的人,眼眶红了起来。

“都都多少年,没有吃过这样的东西了。”

俩人躲在屋里吃着东西,老徐和潘良把做饭的炉子也搬到了屋里,热着馒头。

他们都好几年没有沾过荤腥了。

周文送来的那罐子坛子肉,被潘良很小心的倒在了碗里一点,生怕掉到地上。

然后放到锅里和馒头一块蒸。

门关的再严实,香味还是从门缝飘了出去点。

隔壁的老杨,嗅着这香味,忍不住一个劲的咽口水。

“这啥味啊,真香……”

下工回来的人,都忍不住说道。

屋里的潘良他们,用馒头夹着坛子肉,吃的那叫个喷香,五六口就吃完了一个馍馍。

剩下的糟鸭蛋啥的,都没舍得动,想留着往后慢慢吃。

喝着红糖水的老徐,感觉浑身暖烘烘的,过不下去的日子,突然能看到了奔头。

“老潘,我这次真是跟着你沾光了。”

“老徐,别这样说,你这样说就是臊我,我以前没少吃你的。”

或许是吃了一顿好饭,肉还这样香的缘故,潘良感觉身上好了很多,原本虚的使不上来劲。

在这长期吃的差劲,每天又要干活,住在这的人多多少少的都有点缺糖。

……

“爹,你回来了?饭好了。”

沈蓉当年随着她父母一块来这下放的,已经习惯了这的日子。

晚饭吃玉米饼子,干了一下午活的沈父,在屋里坐了下来,吃着玉米饼子就炒白菜。

桌子上还有一个煮鸡蛋,父女俩人给分了吃。

她们俩人的生活,在棚户区,算是最好的,隔三差五能吃上鸡蛋,有的时候,还能吃到肉。

“爹,你帮我打听没有,那个刘玲玲和沈团长是啥关系啊?”

刘玲玲对外就说是沈团长的家属,农场的很多人,都默认了她是沈团长的爱人。

“打听了,听说刘玲玲好像是他妻子的妹妹。”

沈父打听了好多天,才打听到。

“他妻子的妹妹?”

沈蓉松了一口气,同时又有些不解,

“他妻子的妹妹,为啥来照顾他这个姐夫啊?他妻子哪?”

“听说妻子得病走了。”

沈父也纳闷,小姨子来农场照顾姐夫,俩人孤男寡女的,也名不正言不顺啊。

沈蓉心里猜出了个大概,肯定是刘玲玲喜欢自己的姐夫,而沈团长对她没意思,要不然为啥迟迟不和她登记结婚。

听说沈团长的隔壁搬进来了一位已婚的女知青,沈蓉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是星期天,周文和王红梅用梯子驾着爬上了平房。

站在平房上能看到远处一望无际的麦田还有山。

“快看快看,这天还有放风筝的。”

王红梅和周文还穿着棉袄哪,这么冷的天,真是想不到农场里还有放风筝的。

“瞧着像梁场长家的闺女……”

平房上的周文感觉有人看自己,等她扭过头的时候,只能在隔壁的院子看到一个男人的背影。